▲ 金承弼分享父親與辛茲彼得的合照。(圖/翻攝自金承弼推特/@franio1013)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南韓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以1980年的光州民主化運動為背景,闡述一名計程車司機為了高額車資,冒險載德國記者挺進光州的故事,2017年上映後,感動無數觀眾。而片中2名主角的實際人物——已故的司機金四福及記者辛茲彼得(Jürgen Hinzpeter)時隔40年,終於將在光州的墓地重逢。
《東亞日報》25日引述光州市政府說法,由市府人員及5‧18紀念財團組成的5‧18舊墓地安葬審議委員會19日批准金四福安葬於此(舊稱望月洞墓地)。紀念財團事務次長李基奉(音譯)表示,「辛茲彼得和金四福讓更多人知道5月光州事件的真相,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死後能夠一起安葬也是很有意義的事。」
▲ 光州5‧18民主墓地。(圖/翻攝自韓國觀光公社)
金四福的兒子、現年59歲的金承弼預計將父親埋在京畿道楊州市清涼里教堂墓地的遺骨火化後,移葬位於5‧18舊墓地的辛茲彼得紀念庭園。由於紀念庭園2019年5月16日將舉行完工三周年慶祝活動,預計在活動登場前一兩個月完成移葬。
該紀念庭園坐落於5‧18舊墓地石頭塔周圍,長70公分、寬60公分,其中埋葬辛茲彼得2005年親自到訪光州時交給紀念財團的指甲和頭髮。
1980年5月18日,光州事件爆發。當時一名市民主動發起民主運動,要求撤銷戒嚴,政府竟封鎖消息,掌握軍權的陸軍中將全斗煥隨後下令軍隊鎮壓,演變成流血衝突,造成大量平民和學生的死傷。辛茲彼得在2月20至21日及23日間,二度受到金四福的幫助,自首爾搭計程車前往,成為唯一一名實地拍下現場狀況的記者。
辛茲彼得返國後,在德國公共廣播聯盟節目中報導學生起義和後來成為南韓總統的反對派領導人金大中,將這起事件廣傳至國際社會,加速南韓民主化進程,被稱為「藍眼睛的目擊者」。
▲ 片中主角金萬燮由演員宋康昊飾演,也讓他一舉摘下多個最佳男主角獎。(圖/friDay影音提供)
在《計程車司機》片中,在首爾的飯店外擔任計程車司機的主角因為英文不好,不清楚辛茲彼得的目的,仍為了高額車資決定載他南下。事實上,現實中的金四福是飯店的排班司機,精通英語和日語,許多外國乘客都會指定搭他的車,當年也早就和辛茲彼得約好,要帶他去光州。
電影上映後,金承弼在推特上表示,片中司機金萬燮的原型就是他的父親金四福,並提供兩人的的合照作為證明。但金四福在光州事件的4年6個月以後,於1984年12月因肝癌離世,享年54歲,據說是在目睹光州煉獄一般的景況後,精神抑鬱並開始酗酒所致;但金承弼仍表示,「我永遠以父親為榮。」辛茲彼得則在2016年1月25日逝世,兩人最終未能再次相見。
《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在南韓首日觀影人次達69.8萬人,成為影史上最高首映觀影人數的電影,累積觀影人次突破1218萬,在南韓電影史上排名第12,票房收入則是史上排名第9;台灣票房則達到新台幣3939萬元。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