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米格-35大秀「短場起降」能力 搶先卡位印度新航母

▲米格-35在新影片中一展「短場起降」的能力,似乎為了向印度推銷。(圖/翻攝自米高揚設計局)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俄羅斯軍方電視臺「紅星」近日發佈一段影片顯示, 經過重新調整後的第4.5代戰機「米格-35」在機場上迅速爬升,大秀「短場起降」的能力,證明能夠勝任航空母艦的艦載機任務。「米格-35」之所以特地改良,甚至增加先進配備,目的就是為了重新抓住大客戶「印度」的芳心。

俄國防部強調,米格-35目前正進行高強度試飛,並在試飛環境中投入激烈的電子對抗,以講求最大化接近實戰。米格公司總經理塔拉仙柯(Ilya Sergeyevich Tarasenko)也透露,關於米格-35的試飛,已經逐漸進入尾聲,預計將在明年完成所有的試驗。

據《騰訊新聞》報導,米格-35計劃於1996年首次公開,不過在那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它都沒有甚麼進度,就著樣一直在紙面上「待機」。畢竟在油價驚人的時代,不缺錢的俄羅斯更傾向選擇「蘇-57」,但之後當5代機項目遇上經費及技術困難後,「蘇-35」就變成了拿來應急的最佳選擇,這也讓米格-35持續身處在較為尷尬的處境。

直到後來油價大跌,俄國經濟呈現低迷,不少充滿野心的軍備發展計畫被迫延後,甚至喊卡,這才讓價格相對低廉的米格-35重獲關注,特別是歷經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後,俄國希望能馬上升級空中戰力,來對抗西方的包圍,米格-35「4++代戰機性能」及低成本的特色讓它在當時獲得了俄羅斯空天軍的訂單。

米格-35的首次露面是參加了印度的100億美元(約新台幣3084億元)採購126架多用途戰鬥機(MMRCA)項目招標,俄國將原型機改裝後,作為展示樣本提供印度參考,沒想到最後卻仍敗給法國陣風(Rafale)戰機。

不過,印度原先採購計畫126架的陣風戰機的計畫,疑似因在印度組裝問題、交貨延遲與匯率問題,今年一口氣縮水剩下36架,印度國大黨也不斷就陣風戰機訂單抓出毛病,這似乎給了米格-35重新在印度訂單上復活的機會。

在2017年莫斯科航展上,原本只是被安排靜態展示展的米格-35,突然臨時被要求上陣單獨表演,就這樣在5分鐘的額外時間中接連展示「涅斯捷羅夫筋斗」、 「普加喬夫眼鏡蛇」、「尾沖」、「桶滾」及「半桶滾」等飛行特技動作。

▲ 目前印度母艦搭載的戰機是米格-29K,與米格-35相容度高。(圖/翻攝自Indian Navy粉絲專頁)

總經理塔拉仙柯也在航展上向印度介紹,「印度多年來廣泛使用俄羅斯戰機,特別是米格-29,這架米格-35在設備方面剛好與米格-29呈高度相容,因此可以大幅降低維護成本。另外,米格-35在速度、機動性及航電設備方面都以大幅升級,更採用了隱形技術。」

據悉,印度已向米格公司、達索公司以及波音公司等發出艦載機招標書。由於印度現有航母艦載機使用的是米格-29K,之後讓由米格-29M2改良來的米格-35登上航母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也因此,米格公司特別拍攝影片,展示米格-35的短場起降能力,似乎也有向印度推銷的目的。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