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韶/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一如外界預期,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年的講話「硬中帶軟」,充滿攻勢的思想。相較1979年葉劍英「寄希望台灣當局,也寄希望台灣人民」的說法,以及胡進濤三十周年紀念會上的「寄希望台灣人民」的調整,習近平顯然對於兩岸關係的主題已經發生根本的變化,直白來說就是「寄希望習近平與中國夢」。
一些觀察家認為,習近平已在去年12月針對中共改革開四十周年的進行談話,更有「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與主動權」的宣示,何以還需在今天發表談話?如果理解中共權力運作的人即可理解,針對改革開放的講話,是習近平將未來中國政經發展與十一屆三中全會銜接的作法,這具有意識形態正統與宏觀歷史定位的意義,兩岸關係顯然是鑲嵌在這個全局當中。
由於歷次《告台灣同胞書》對於中共對台政策具有重要象徵,習近平自然必須另闢戰場個別闡述自己的觀點,尤其在美中關係起了根本變化、台灣政局有所轉變,自己所界定的第一個一百2021年即將到來。對於事態的定性與定位顯然是中共的慣性思考模式。
習的講話中最重要的是提出「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亦即在「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推舉共同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的安排』」。說穿了,北京準備將兩岸關係「政協化」以作為統一前後的對話機制。
換言之,台灣各政黨將被納入「共產黨所領導的多黨合作」之下的「民主黨派」與「參政黨」,有別於多元主義的政黨競爭模式,在這個框架下是不可能存在取代中共的前提與可能。這也是習近平所謂的「主導權」與「主動權」。
中華民國沒有存在必要
在這個政治架構下,過去九二共識片面表述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已經被新的「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統一」所取代,這樣的語境邏輯,其實比洪秀柱先前主張的「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的表述空間更為狹隘;在北京眼中,中華民國似乎已經沒有立錐之處,也沒有現實存在的必要。
此外,習近平雖然說明「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強調「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這裡說的必要措施顯然是《反分裂國家法》中的「非和平手段」的作為,差別在於胡錦濤雖然推動了立法,卻在兩次全國黨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中絕口不提「不承諾放棄武力手段」的說詞。
不願勾結台獨份子
深入觀察,習的說法根本上就是中共版本的「國家統一綱領」,前提與結局、懲罰與利誘手段、過程協商談判方式都已具備雛形,願意接受就是參與中國夢、振興中華復興與心靈契合,不願意就是勾結外部勢力與台獨分裂份子;其中自然也包括主張維持現狀、主張「一中各表」的非綠選民。看在國民黨中央與藍營理性支持者眼中,中共如此淘空中華民國正當性與歷史意義的作法不知有何感想?
華府不會「對號入座」
至於「不容外國勢力干涉」,「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問題」的說法,顯然是「項莊舞劍,志在沛公」的明喻,華府自然不會蠢到自行對號入座。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上次如此強硬的指控見於冷戰時期八二三砲戰期間,毛澤東以國防部長彭德懷名義所發的兩次《告台灣同胞書》內容,彼時台美之間不僅有正式邦交而且還有個《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軍事同盟。
北京目前升高美中關係的對抗形式,顯然違反「戰略藐視敵人,戰術尊重對手」的準則,至於「中國統一,不會損害任何國家的正當利益包括其在台灣的經濟利益」就更接近「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空話,究竟是吹口哨壯膽還是意志戰勝一切,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熱門推薦》
►100小時拿下台灣是不可能的夢
►加強戰略定力,才能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不承諾放棄武力 兩岸關係更險峻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