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汙染1950年代曾在日本引發嚴重的水俁病。
記者胡順惠/綜合報導
環保署推動「2020年含汞產品淘汰計畫」,將全面淘汰或嚴格控管生活中含汞物品,如血壓計、壓力表、濕度計、氣壓表及含汞燈具。雖然我國非聯合國汞水俣公約的締約國,但仍積極配合國際作法,同時重視汞污染所延伸的問題,如水俁病(有機水銀中毒),至今仍無有效的治療方法。
據環保署資料顯示,我國電池、普通照明用途緊湊型螢光燈、普通照明用途直管型螢光燈、化妝品、農藥、生物殺蟲劑、局部抗菌劑及溫度計等已符合公約約範;另外,2020年要淘汰含汞產品包含開關及繼電器、普通照明用途高壓汞燈、冷陰極螢光燈、外置電極螢光燈、血壓計、壓力表、溼度計、氣壓表。
▲大部分醫院已經淘汰傳統水銀血壓計。(示意圖/記者嚴云岑攝)
環保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局長謝燕儒指出,淘汰計畫主要是要配合2017年聯合國所簽訂的汞水俣公約,要求各國要將日常生活中9類含汞產品,於2020年淘汰,雖然我國並非締約國,但配合國際作法,從2017年開始管制鈕扣型電池汞含量,每年減少約179公斤的汞流入環境中。
據了解,汞汙染曾經引發嚴重的水俁(同音「雨」)病,日本九州水俁市1950年代左右,在海面上發現成群死魚、海鳥屍體,許多貓隻出現不尋常現象,走路顛顛跌跌,甚至發足狂奔,當地居民稱「貓舞蹈病」,到了1953年投海自殺的貓總數達5萬多隻,後續連狗、豬也發生了類似的情形。
▲冷陰極螢光燈也在2020年要淘汰含汞產品之列。(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種種怪異現象,在當地民眾心中仍無解,直到1956年4月21日,這種現象也出現在人類身上,小女孩田中靜子是第一位罹病病患,被送至窒素公司附屬醫院,病況急速惡化,一個月後雙眼失明,全身性痙攣,不久死亡。
醫師細川一發現,病患一開始只是口齒不清,走路不穩,最後高聲大叫而死,認為事態嚴重,正式向官方提出正式報告,最終日本學者在1956年8月在水俁灣海水中有污染物質,研究人員偵察的矛頭指向窒素公司,這種怪病被稱為「水俁奇病」。
後續世界各國都相關關注這個疾病,美國2013年10月10日在水俁市舉行會議開幕式,簽訂《水俁公約》(the Minamata Convention on Mercury),要求締約國自2020年起,禁止生產及進出口含汞產品,規定2020年後禁止生產及進出口含汞量超過5毫克的普通照明用途的螢光燈。
▲水俁病50周年時,日本民眾悼念當年死者。(圖/CFP)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