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溱謐/綜合報導
這數十年間,交通的變革讓過去的馬車和人力車等被汽車取代。一名網友在臉書上分享了一張1950年代娃娃車的照片,當時汽車還不普遍,現今黃橘色的娃娃車也還沒出現,一輛三輪車後面裝個小車廂,就可以載上滿滿的小孩子。現在這種人力三輪娃娃車在台灣的路上已經幾乎看不見了,卻依然是長輩們心中回憶。
▲1950年代的人力三輪娃娃車。(圖/翻攝自爆廢公社,下同)
網友在臉書「爆廢公社」社團中貼出一張照片,圖片中一名男子手扶著一輛三輪車,車子的後半部裝著一個小小的車廂,上面的印著依稀可見的「仁愛幼稚園」,數名孩子擠在車廂裡,還有小孩將手伸出車廂上的小窗,玩弄著手上的東西,原來這是1950年代台北仁愛幼稚園的人力三輪娃娃車。
在當時的台灣社會中,大部分的人仍是用腳踏車代步,只有達官顯要才能負擔起汽車昂貴的費用,在路上也只有非常少數的汽車在行駛,因此幼稚園也只能用人力三輪車載孩子。現在汽車已經非常普及,為了兒童們的安全,也明定娃娃車的車體必須漆成黃色,四周還要有紅色的警示線條,通過政府許可才可以上路。
▲現在的娃娃車為了確保兒童安全,必須漆成黃色,並加上紅色警示線條。(圖/資料照片)
網友們看到這張近70年前的照片都直呼彷彿看到阿公阿嬤的童年,「搭過這個娃娃車的應該都70歲以上了」、「這個是阿嬤小時候搭的吧」、「現在車上的孩子都當阿公了」,有一名52年次的網友現身說法,他說自己讀幼稚園的時候搭過這種人力娃娃車,一台車大概可以載10幾個人,「鐵皮車廂很悶熱」。
還有不少網友說,那個年代也只有富家子弟能坐這種人力娃娃車,「在那個年代可上車的應該都是富二代,像我爸都光腳奔跑上學」、「有錢人家的小孩才有的搭吧」、「想必那年代能坐娃娃車的,都是有錢人吧」、「這些都是富家子弟」、「這裡面坐的小孩,該不會是現在帝寶豪宅的住戶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