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培思
邱子茵把會考作文「我們的世代」定調為「沉默的世代」,「電視機上的新聞中,正訴說著一件校內霸凌事件……」從新聞報導校園霸凌事件切入,敘述自己目睹同學遭霸凌,卻因為恐懼而噤聲不說,到最後選擇勇敢舉發的心理轉折歷程。
文章中引用了17歲少女、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的事蹟,以及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恩的名言「最大的悲劇不是壞人的囂張,而是好人的過度沉默」,讓閱卷老師印象相當深刻,被評選為範本。
會考看到題目時,邱子茵先花了點時間構思主題,捨棄多數人都會談到的手機或科技,藉由透過論述霸凌事件,凸顯出自己身處的世代普遍存在的冷漠。
其實,邱子茵並非天生的作文高手。她國小時作文寫不好,甚至可說是討厭作文,能躲就躲。媽媽看到邱子茵寫的作文內容貧乏,不管寫什麼,幾乎都只以表妹為素材,也只能歎氣。
同儕討論,激盪出新意
進到國中,邱子茵意識到自己不可能永遠逃避寫作,特別在作文下功夫。她先從欣賞開始,細看過去被評為不錯的文章:內容怎麼寫、精采的點是什麼,為什麼讓自己印象深刻。邱子茵有時也和同學討論作文題目:「因為每個人的生長環境和背景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也不同,對題目沒什麼想法時,聽聽別人的意見會激盪出很不一樣的東西,不會局限在自己的死胡同裡。」
不只練習寫,邱子茵更閱讀和題目相關的各種小故事和文章。隨著閱讀量變多,詞彙也漸漸開始擴充,寫作時有更多材料能運用,文章內容更豐富。邱子茵沒有特別背誦名言佳句,「閱讀時覺得感動,那些句子自然而然會留在心裡,寫到相關的題目時,就能蹦出來。」
邱子茵的爸爸非常喜歡看小說。從邱子茵有印象以來,爸爸只要一有空,就是在看小說,即使智慧型手機當道,也沒有絲毫影響到爸爸看小說的喜好。耳濡目染下,邱子茵也很愛看小說,如果喜歡的電影或劇作是從書籍改編而來,也會去把原著找出來看。每次經過書店,非得要到小說區去翻一翻,看看有哪些有趣的新書。她也喜歡買書,因為能隨時拿起來翻,即使同一本書,隔了一段時間再看,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邱子茵國小時會看歷史人物傳記,高年級後就一頭栽進小說的世界,喜歡的題材包括推理懸疑、抒情、玄幻,邱子茵說:「小說就是一扇門,能讓自己進到另外一個世界,體驗還沒機會或是不可能經歷的世界。」像是最近愛看的《紅皇后》,故事融入奇幻元素,帶領讀者走入階級對立的世界,也談論背叛。
積極嘗試,選讀不熟悉的東西
刻意練習加上本來就喜歡看小說,邱子茵很快就對寫作愈來愈有感覺。作文,逆轉成為邱子茵比較有信心的考科。
現在,邱子茵更積極嘗試選讀自己不熟悉的東西。例如最近閱讀科普書籍《給未來總統的能源課》,其中談到福島核災,就顛覆了邱子茵以往對核能電廠的既定印象。「過去就是很簡單的認為核能電廠危險,等同於不好,但這本書從科學的角度,開啟完全不同的視野,幫助自己思考從來不曾想過的問題,『要不要核能電廠」就不再是一道簡單的是非題。」
邱子茵也喜歡從日常生活看到的新聞、遇到的事件或是閱讀時試著思考:如果是自己遇到同樣狀況會如何應對?或是書裡的描述和自己遇到的情況有什麼差異?這些問題未必有答案,但就是讓自己盡量思考。例如會考時論述的霸凌,有一部分感觸就是來自過去閱讀小說的情節,這些元素都能讓自己在寫作時能更為深刻。
延伸閱讀:
2.父母有多用心,孩子的天賦就有多自由;你的孩子,是世界的唯一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