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馬拉松。(圖/記者蔡紹堅攝,下同。)
記者蔡紹堅/廈門報導
中國大陸的體育市場近年蓬勃發展,跑步尤其獨領風騷,賽事幾乎周周都有、類型也推陳出新,體育用品的人均消費更是成長超過一倍,前景似乎一切光明。但在近日登場的中國馬拉松博覽會上,創投界的人士卻指出,2018年是體育產業的「低谷與徘徊」,不只新創公司數銳減,投資方面也明顯放緩,「比較前幾年的情況,今年整個投資界的出手速度、出手堅定度少了很多,資本行業沒有找到一個共識。」
2019廈門國際馬拉松6日將於廈門環島路展開,開跑前,第三屆中國馬拉松博覽會也於環島路旁的會展中心先一步登場,並舉行多場分享會。沙丘資本創始合夥人陳永進在體育資本的分享會上以「體育產業投資的低谷,徘徊與新希望」為主題演講,分享了2018年一整年的觀察。
陳永進表示,國務院2014年發佈了46號文(《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後,開啟了體育產業投資及民眾參與體育的一個新熱潮,從2014年到2018年之間,每一年都有許多關注體育的政策出台,「隨著政策和民眾的積極參與,我們會看到這個資料在持續的進行一個增長,當然每年的增長幅度不是那麼快。」
但在除去政府主導的「純社會投資」方面,以場館建設來看,2016年是一個相對高峰,2017年略有下降,到了2018年則呈現明顯的下降的態勢,陳永進解釋,「之前我們看到有一些所謂的明星項目或者市場上拿到很多輪融資的項目,比如像悅跑圈等,他們在2016年維持了一年兩輪甚至三輪的融資速度,但似乎到2018年無論是自身的增長還是資本市場對它繼續的熱捧程度,都出現下降的趨勢。」
陳永進進一步表示,並不是說融資的金額不多,其實還是有很多大筆的融資,但這多集中在一些耳熟能詳的大項目,「大的項目去拿到整體融資份額中的絕大部分,意味著從投資者的角度更傾向於投資一些穩妥性和頭部的項目。」
陳永進還提到,雖然人均體育消費從2015年1000多元(約4500元新台幣)漲到2018年2000元(約9000元新台幣元),可是參與的人數似乎沒有很明顯的增長,「從我們的角度來看,每個人想參與體育運動一開始都會去買裝備,可是,參與體育運動的人數的增長與整個社會大環境,受教育的程度等都相關,這個速度不是很快就能達到幾倍的增長。」
陳永進以兩點來歸納「低谷與徘徊」的原因,首先第一點,就他的感覺,目前的投資行為是分散性、嘗試性的,「因為在這個領域裡,沒有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論和認識的觀點,沒有人知道哪樣的體育產業是可以用市場化和資本化的方式去推動。」
第二點,就是所謂業內的共識也沒有達成,陳永進舉例,2015、2016年所謂的業內共識是做社區,在那個時候包括這列出來一系列都吸引到比較大的投資,這個時候是風口。2016、2017年大家覺得線下場館是值得投資的,所以可以看到很多場館等獲得投資,「但是2018年我們沒有看到這個業內共識的風口,什麼是一個值得去下重注,去追求的一個市場。」
即使說是低谷,但陳永進也從中發現了一些可挖掘的閃光點,他指出,體育科技現在是全球投資的熱點,這種科技的引領是以包括大資料,晶片技術,包括對使用者多緯度的資料獲取、分析回饋,「可能大家會覺得這個是不是離一般人太遠,但我們在看項目過程中已經發現大家在利用感測器,動作捕捉等技術,第一個在應用於培訓,應用於場館等。第二在具體體育用品裡面無論是鞋服,跑步機或者是具體的球杆,頭盔等這些社會領域,科技的比重占了越來越高。」
陳永進強調,這個趨勢是由兩點導致的,第一個這個產業發展到現在有很多成熟的技術已經可以應用到這個產業,不像在十年之前很多的晶片功耗比較高,比較笨重會影響到嵌入包括資料的獲取都是問題。還有新一代的消費人群的崛起使他們更願意接受含有科技感,更時尚或者是更能夠去統計所有運動相關資料的裝備。
陳永進還發現,未來的另一個趨勢是2018年剛加入亞運的「電子競技」,他說,電競具備賽事、表演型觀演的特性和技巧等優勢,「從遊戲用戶的成長來看,中國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大而且成熟的市場。儘管在最近的這幾年裡,似乎整個遊戲行業的產值和用戶數沒有一個顯著的成長,但是大家看存量是非常可觀的,2000多億一年的銷售,包括6億多實際用戶玩家。」
陳永進進一步指出,光是傳統的電競領域(PC端)一年就可以達到800多億的市場份額,隨著移動設備計算能力的增加,包括4G網路的普及從2016到2018年整個移動的市場的電競產品的份額在快速的成長過程中,這幾年有兩倍多的成長,「從資料來看,電競的這種影響力,觀演人數和轉發數已經是不遜色於世界盃總決賽的轉發率和關注度。」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