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360可買1萬粉絲!「劇場效應」作祟 買流量、熱搜成另類產業

▲▼買流量成為另類產業。(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買粉絲、流量或讚數成為另類產業。(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下同)

記者朱世凱/綜合報導

大陸近期頻傳娛樂產業「數據流量造假」的事件,一些缺乏知名度的作品為了維持人氣,因此選擇「買熱搜」、「買粉絲」,若要讓影音保持熱度就選擇「刷流量」或「買收視」;現在還出現專門為客戶刷數據的網路店家,只要30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136元)就可以增加影音1萬次的播放量,300元(約新台幣1360元)就可買到1萬粉絲。

據新華社報導,當人們還在為某電視劇的播放量達200億次的紀錄驚訝時,另一部電視劇便以破400億次的數據緊接而出;然而,截至2017年12月,大陸網友規模不到8億,與那些動輒上十億次的數字相比,意味著大陸每位網友每天平均要貢獻2到3個播放量。

當流量意味著金錢時,一條依附在流量數據上的「造假產業鏈」就會蠢蠢欲動,就友某間傳媒公司提供包含初級粉絲、仿真粉絲、精品真人粉絲,價格從每萬次45元到1000元(約新台幣203元至4530元)不等,刷讚數的價格則是3元(約新台幣14元)100個;當然越高級的粉絲,就越不容易被知道是假帳號,或是被發現是特地拿來刷流量的工具。

▲▼買流量成為另類產業。(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還有網路商店主打只需花費30元(約新台幣136元)就可以增加一條影音1萬次的播放量,10元(約新台幣45元)可以買200個讚、20元(約新台幣90元)可以買500個讚,300元(約新台幣1360元)就能增加1萬名粉絲。

報導指出,這些假數據裁剪了一整套「皇帝的新裝」,包含粉絲數、熱搜話題榜、收視率、點擊率等,藉此打造各種「影響力」來操控輿論,並且左右資本市場估值。這些漂亮的數據不僅無法反映出真實的市場情況,也不能指導市場良性操作,更不能反映大陸電視劇拍攝的真實狀況。

大陸知名編劇汪海林說,這就是好像社會學裡的「劇場效應」,在劇場裡,本來每個人都坐在座位上觀看演出,突然一個觀眾站了起來,破壞了觀看秩序,為了能看到演出,後排的人也跟著站了起來。最後全場觀眾都無奈地跟著起立;「相比之前,大家都更累了,卻只得到更差的觀看體驗」。

▼「劇場效應」只會讓觀眾得到更差的體驗品質。(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劇場效應,劇場。(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