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台灣離岸風電跨出第一步:以六點事實認識離岸風電

2019年01月16日 17:30

 

▲風力發電 。(圖/達志示意圖)

●王念非/彰化人,日本東京大學博士生。

今年在東京度過新年,卻一直關注故鄉的離岸風電投資案。從去年底開始中央和地方文來文往的過程中,開發商已經失去取得5.8費率的機會。而這個月所訂定的今年度費率,如果條件不足以吸引投資,可能導致開發商確定撤資。離岸風電還沒跨出第一步就先陣亡,對台灣將是一大損失。

現在網路上有許多對於這個產業的偏見,像是日本要放棄離岸風電,這是不正確的消息。JERA是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及中部電力公司在2015年合資成立的火力發電事業公司,先前才宣布擴大離岸風電投資,並預期海外風力發電事業的利潤,將超越火力發電。

其實,稍微google一下就可以找到離岸風電的真相,無需跟隨特定人士造謠生非。我酌以整理成六點說明,希望有助於大家在事實的基礎上討論離岸風電,了解真正的利弊得失:

第一,離岸風電是開發商出資蓋的

加拿大北陸電力及新加坡玉山能源合組的海龍風力公司「海龍計畫」投資1500億,沃旭能源彰化風場第一階段也會投資1650億。可以確定,開發商必須自己找錢來蓋風場。

第二,台灣第一件大型離岸風電無追索權融資案,沒有公股銀行參與

參與海洋風電─台灣第一件離岸風電大型融資案的十一家銀行,有七家是外國銀行,四家是本國銀行,而且沒有半家公股銀行。參與的銀行包括:國泰世華銀行、台北富邦、安泰商業銀行、凱基銀行、澳盛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法商東方匯理銀行、星展銀行、荷蘭商安智銀行、三菱東京日聯銀行、法國興業銀行。

離岸風電如果真的這麼可怕,為什麼外商銀行這麼勇敢?

第三,無追索權融資對銀行也有好處

無追索權融資在能源產業行之有年,對銀行也有好處。銀行會獲得比較好的利息,甚至可分享風場收益。至於有些財力堅強的開發商會選擇以母公司擔保的方式融資,相對可以跟銀行談到比較低的利息。

第四,離岸風電長期對電價幾乎沒有影響

台電目前每年購發電量約為2300億度,購發電成本是2.14元。假設去年離岸風電開發商都簽到合約共計3.5GW享有5.8塊的費率。以每千瓦裝置發3600小時計算,就是台電一年須以5.8塊價格購買126億度的風電。

若只單純考量離岸風電對電價,購發電成本只會從2.14提高到約2.33元,但等到2025年2塊錢風電以及未來更低的風電加入,甚至會有帶動電費下降的效果。(第一雙鞋是原價,第二雙開始都打對折。)

而綠電目前也有透過加價認購等其他銷售管道。目前國際大廠都要去供應鏈採用綠電,未來將會有更多企業願意用稍高的價格購買綠電,因此,綠電對民生電價影響極為有限。我們反而應該花更多心思擔心核電除役成本及國際煤氣價格的變動。

第五,躉購制度從馬政府開始,蔡政府增加國產化和競標制度

離岸風電躉購從2012年就開始,那一年的費率是5.56元,至馬前總統執政末期2016年,是5.74元。這段期間台灣離岸風電發展有限,只在苗栗近海啟動了兩隻風機建設。而蔡政府在2017年將費率調製6.08,隨後在2018年降至5.84,這就是今年的5.8塊風電的由來。

同樣是要推動離岸風電產業,蔡政府做了兩個對台灣有利的改變,而且又成功吸引到外商投資。首先,躉購制度綁國產化。廠商要享有躉購費率,必須承諾在地採購。

另外,新創了競標制度。在風場規模擴大及供應鏈相對成熟的2025年,開發商可以用2-2.5價格來出售風電。如果不是經濟部推出這個制度,我們也不知道台灣風電可以這麼便宜。不過記住,這是2025年的價格。

第六,越南的3塊錢可能蓋不出離岸風場

越南也有很好的風速條件,但過去幾年的躉購費率太低,所以離岸風電一直沒發展。所以,今年他們才把費率調高到一度約3塊台幣,期限到2021,效果怎麼樣還不知道。

最近新聞Enterprize預計越南開發Ke Ga風場,2022以後才會併網,並不適用3塊費率。目前可確定他們將向越南政府要求特別獎勵。在台灣則是相反,開發商被要求扶植本土廠商,並提出許多社區回饋方案。

我尤其不能明白,以核養綠的擁核陣營,為什麼要把離岸風電往死裡打?為什麼不願意給台灣多一個能源選擇、多一個產業和就業的機會?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為讀者投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