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走過的地方! 天山科研人員駐雪崩最頻繁峽谷20年

▲公路邊堆起的高大的雪牆。(圖/翻攝自《新華每日電訊》)

▲公路邊堆起的高大的雪牆。(圖/翻攝自《新華每日電訊》)

記者馬叔安/綜合報導

大陸中科院天山積雪雪崩研究站的科研工作者在海拔1776公尺的天山深處進行研究,這裡是大陸全國唯一的雪崩觀測站,許多人員在這裡駐守了數十年研究雪崩的現象,為大陸雪崩防治工作提供基本資料與評估,其中有人表示,在當地很少見到人,「慢慢地就不太會說話了」。

《新華每日電訊》報導,這座研究站的位置是「雪崩最頻繁的峽谷」,一年雪期在150天以上,雪最深處超過150公分,研究站為原點,上下12公里,都是雪崩危害地段,也是野外觀測和研究雪崩的絕佳地段,科學家在此建立了觀測設備齊全先進的氣象觀測場,雪崩沖擊力測量儀、雪層溫度熱流測量儀、水質分析儀、積雪特徵儀等設備一應俱全,還建立了雪害防治工程試驗場、雪崩沖擊力試驗溝槽和雪化學實驗室,取得的多項科研成果都獲得了大陸國家級嘉獎。

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了取經途中,翻越天山山脈西段木扎特河谷時的經歷,「山谷積雪,春夏含凍,由此路過,不得赭衣持瓠大叫,微有違犯,災禍立見」。

▲王海存在研究站清雪。(圖/翻攝自《新華每日電訊》)

▲王海存在研究站清雪。(圖/翻攝自《新華每日電訊》)

積雪雪崩研究站站長李蘭海說,當地國道沿途許多的溝谷和雪槽,常有風速達每秒15公尺以上的大風出現。近年來,研究站的課題也不斷拓展,從最初主要解決雪崩實際問題,發展到觀測降雪過程、雪晶形態、雪崩機制和融雪水文等系列課題。

觀測員王海存駐守在天山積雪雪崩研究站已經近20年,第一次到積雪站工作時他只有21歲,如今他已經是48歲的中年人,他說曾經因為堅持不下去而離開過,「這裡太孤單了,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但是9年後,他又帶著妻兒回到了這裡,說自己會「一直堅持到幹不動了再離開」。如今的他顯得沉默寡言,「這裡見人少,也很少說話,慢慢地就不太會說話了。」

據了解,李蘭海團隊已經著手組織有關專家編寫《積雪和雪崩野外觀測與調查》與《積雪詞典》,未來研究站還將配合冬奧會的舉辦開展積雪攝影大賽,在對大眾進行雪科普的同時挖掘更多科研人才,彌補當前年輕科研人員緊缺斷層。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