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促台用「刺蝟戰略」應對解放軍 輕量小型武器取代大型昂貴裝備

▲▼雄風二型反艦飛彈。(圖/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雄風二型反艦飛彈。(圖/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

軍武中心/綜合報導

根據《經濟學人》報導,美國鼓勵台灣採取「刺蝟戰略」來應對大陸,通過輕量小型化武器取代大型昂貴的裝備;台灣方面認同美國的建議,並於2017年提出「整體防衛構想」(ODC),內容也符合刺蝟戰略原則,並且得到總統蔡英文的支持。

報導指出,1996年台海危機期間,中方的軍事支出只有台灣的2倍,如今已高達15倍,這迫使台灣的領導階層反思防禦政策。報導提到,大陸的飛彈能夠迅速摧毀台灣的機場,因此中山高速公路不僅用於民生交通,戰時還可提供軍機起降。

報導表示,「刺蝟戰略」的優先選項是發展智能水雷(能夠避開掃雷)、無人平台(例如離島遙控哨戒炮、武裝無人機)以及導彈;台灣正在製造數百枚「雄風」巡航導彈,這些導彈能夠部署在小型快艇和卡車上方。

不過報導也直言,並非所有人都願意拋棄傳統的戰爭方式,「刺蝟戰略」之所以吸引台灣的領導階層,主因在於傾向讓台灣自行建造較小的武器系統。

▼愛國者二型飛彈。(圖/國防部提供)

▲▼漢光演習,愛國者二型飛彈。(圖/國防部提供)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莫瑞(William Murray)也曾主張台灣應該實行「刺蝟戰略」。他認為,台灣必須為美國爭取更多時間來評估及反應,要能經得起解放軍的初期攻勢,與其購買昂貴的空對地、空對海等導彈,不如購買相對便宜、兼具機動性的陸基反坦克、反艦、防空導彈、多管火箭,並且強化裝甲及炮兵戰力。

莫瑞指出,大陸的軍事現代化已經基本上改變台灣的安全選項,就算面對台灣的「愛國者二型」、「愛國者三型」還是有能力摧毀機場跑道與港口等設施,迫使台灣的戰機、船艦無法補給進而失去戰鬥能力。他強調,台灣實行刺蝟戰略旨在強化地面防禦、保障關鍵設施,並讓本土能夠經得起長程精準攻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