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英雄長眠地!新加坡華人公墓「武吉布朗」 錫克衛兵代替石獅站崗

▲▼  新加坡的武吉布朗墳場是世界上最大的華人公墓之一。(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 新加坡武吉布朗公墓又被稱為「咖啡山公墓」,其中最早的墓碑可追溯至1833年。(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在新加坡市中心不遠處,有座華人公墓武吉布朗墳場(Bukit Brown),許多新加坡開拓者及抗戰英雄都長眠於這片綠地,光是墳墓建材設計、墓主身分、墓碑內容文字就能勾勒出華人遷移史以及新加坡早期開發情形,更可見二十四孝故事石雕以及錫克衛兵雕像。如今,隨著新加坡政府的交通、住宅計畫開展,當地社會也掀起一波波維護文化的行動。

▲ 武吉布朗公墓位在市中心以北約6公里處,占地約213英畝。

綜合海峽時報、紐約時報中文網、衛報、BBC報導,武吉布朗公墓自1922年啟用,直到1973年關閉,大約容納10多萬座墳墓,包括「同盟會」成員、支持孫中山革命起義的陳延謙,出生於金門、二戰時期組織「新加坡華僑抗敵保衛團」的抗日名人鄭古悅,新加坡早期士紳章芳林、陳金鐘等人都在此長眠。

墓地設計相當多元,且充滿華人文化氣息,可見彩色瓷磚、雕刻著二十四孝故事的石雕、金童玉女和象徵著鎮宅避邪的石獅等。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墓地選用錫克衛兵來代替門神武將或石獅站崗。其中,在清朝時期移居新加坡並開設診所中醫周玉龍(Chew Geok Leong)的墳地,最為受人關注,因為有一對彩繪持槍衛兵駐守在墳墓旁。

「你一定要把這座公墓視為一個了不起的歷史檔案庫」,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中文系主任丁荷生(Kenneth Dean)曾提到,這座公墓顯現東南亞與中國特定地區之間的連結,「但是鑒於最近事情的發展情況,我對它能存在多久,感到擔憂。」

▲▼  新加坡的武吉布朗墳場(Bukit Brown)是世界上最大的華人公墓之一。(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 來自印度西北部的錫克人隨著英國人到訪新加坡,經常擔任守衛或負責維持治安的工作。圖為周玉龍墳墓,有著一對錫克衛兵駐守,他們的腳邊各有一隻白色小狗。(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  新加坡的武吉布朗墳場(Bukit Brown)是世界上最大的華人公墓之一。(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2011年,新加坡政府以土地面積狹小為由,決定興建一條穿越武吉布朗公墓的「新羅尼大道」(Lornie Highway),來緩解交通堵塞問題;過沒多久,當局更提到,公墓其他區域未來將開發成住宅區,先人遺骸則會被轉移至其他墓地或是火化。根據衛報先前報導的統計數據,光是車道開通的部分,至少有3700個墳墓被移除。

消息一出,許多抗議團體紛紛發聲,主張保留武吉布朗公墓。請願團體「SOS 武吉布朗」成員林秀穎(Erika Lim)認為,這是一處能親身接觸百年老墓的地方,「這與親自前往博物館看仿製展示品,或在教科書讀歷史事件的感覺很不一樣。」亞洲超自然偵探協會負責人吳安全(Raymond Goh)提到,武吉布朗是新加坡碩果僅存且具歷史意義的墳場,「一旦遭到破壞,也就永遠消失了。」

▲ 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請見諒。

然而,這項公路建設已成定局。但政府也同時釋出善意,同意朝著保存歷史的方向來做,包括把原定移除5000個墳地數量降為3700多個,編入目錄存放在倉庫當中,並成立相關委員會,把墓碑的詳細資料記錄下來。

國防部一名官員曾坦言,新加坡是個很年輕的國家,「我們太專注眼前的未來,導致我們有時會忘記過去(的歷史文化)…武吉布朗是個巨大的故事寶庫。」

經過多次延期,當局正朝著分階段完工通車方向走。目前新羅尼大道已啟動第一階段南向通車,據信北向路段也會在今年第一季陸續完工。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