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擁有「最致命軍隊」的6個政權 蒙古帝國與美軍並列

▲▼  美軍駐阿富汗士兵 。(圖/路透)

▲ 美軍是史上最致命的六個軍隊之一 。(圖/路透)

記者林彥臣/綜合報導

在國際關係當中,軍事力量的最終型態是以貨幣來展現,一個國家可能擁有世界上最高的文化、藝術、哲學、光彩和榮耀,但是一個國家沒有強大的軍隊保衛自己,就什麼都沒有了,毛澤東甚至曾經更直接說過一句名言,叫做「槍桿子出政權」。(power grows out of the barrel of a gun.)

根據《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報導,軍隊是評估一個國家相對權力的最重要因素,但是如何判斷這些軍隊在他們的時代是最強大的,憑藉的就是持續贏得戰鬥的能力及主宰其他國家的力量。

水泥是現代建築中常用的材料。古羅馬帝國留下的一些水泥建築在海浪的衝擊中能堅挺千年不倒,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了其中的奧秘。(圖/新華社)

▲古羅馬是征服西方世界的代表。(圖/新華社)

羅馬軍隊:幾百年來,羅馬軍隊一直征服西方世界,優勢在於堅忍不拔,即使在徹底失敗的情況下,也能一次又一次的戰鬥,羅馬軍隊在布契戰爭期間展示了這一點,儘管缺乏知識跟資源,他們透過等待使出驚人的策略,擊敗迦太基人。

羅馬軍隊提供了許多鼓勵士兵為軍隊積極戰鬥的方法。例如對貧窮的士兵說「戰爭勝利意味著獲得土地補助」,對本來是地主的士兵說「勝利意味著保護他們所珍視的財產」,對整個國家而言勝利意味著保護羅馬的安全,用這些方法讓士兵更願意加倍努力戰鬥,因為士氣是影響軍隊表現的重要因素。

同樣重要的還有利用多線編隊,幫助羅馬軍隊在戰鬥期間補充前線部隊,「新鮮的羅馬士兵」對抗的是疲憊不堪的敵人,羅馬軍隊通常由聰明的將軍來領導,利用機動性產生進攻優勢。

大約300年的時間,羅馬從義大利地區的勢力,擴展成為整個地中海的主人,羅馬政權的周遭都沒有同等強度的對手。

▲四海之內皆「兄弟」?亞洲1.6億男性都是成吉思汗後裔(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成吉思汗。(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蒙古帝國軍隊:蒙古人在1206年開始征服之旅,一開始整個部族的人口最多才100萬人,在100年內成功征服了大部分的歐亞大陸,擊敗了比蒙古國擁有數十倍甚至數百倍兵力的國家。

蒙古帝國的成功必須歸功於奠定基礎的成吉思汗,蒙古人的遊牧生活使他們擁有強大的機動性與忍耐力,擁有短時間內讓大部隊移動長距離的能力,蒙古人甚至可以靠馬匹的血來過活。

蒙古人對馬的依賴程度很高,從而提高了他們的機動力,蒙古騎兵每人分配3~4匹馬以維持馬力,騎兵在騎行時同時還可以射箭,在戰鬥中的優勢明顯優於步兵,馬匹的機動力與嚴格的紀律加上創新的戰術思維,包括原始的閃電戰術「打帶跑」,他們也會利用「恐怖宣傳」故意對被擊敗的敵人進行屠城,以擊潰未來敵人的士氣。

克里米亞戰爭,鄂圖曼帝國跟英法同盟國擊湯沙俄取得最後勝利。(圖/翻攝自網路)

▲克里米亞戰爭,鄂圖曼帝國跟英法同盟國擊湯沙俄取得最後勝利。(圖/翻攝自網路)

鄂圖曼帝國軍隊:鄂圖曼帝國在鼎盛時期擊潰了中東、巴爾幹半島、北非大部分地區,幾乎壓倒性戰勝基督教與穆斯林鄰居,1453年征服了世界最難攻下的城市君士坦丁堡。

鄂圖曼帝國在面對敵人時,充分利用了大炮與火槍,在當時許多對手還使用中世紀的武器進行戰鬥,而鄂圖曼帝國還是一個年輕的國家時給了決定性的優勢,他們用大炮佔領君士坦丁堡,還擊敗了埃及人、波斯人、馬穆魯克人,另外一個優勢則是成立「耶尼切里軍團」(Janissarie)的特殊菁英步兵部隊,組成份子從年幼時開始訓練如何成為一個優秀士兵,因此在戰場上非常忠誠且具有戰力。

▲機密報告:希特勒跟他的副手赫斯(右)之間,有不可告人的親密關係。(圖/翻攝自網路)

▲納粹德國領導人希特勒。(圖/翻攝自網路)

納粹德國軍隊:在一次世界大戰過後,納粹德國軍隊(德意志國防軍與黨衛軍部隊)幾個月內橫掃中歐和西歐,甚至差點征服蘇聯。

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陸軍能夠完成如此巨大的成就,在於利用現代化武器和通訊技術,意外地將速度與力量結合在一起,具體而言就是由近距離空中支援輔助並搭配機械化裝甲部隊,能夠穿越敵人的防線、包圍敵軍部隊。

執行閃電戰的要素必須是士兵訓練有素,歷史學家安德魯•羅伯茲(AndrewRoberts)分析,「德國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和他們的將領素質,是他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能夠跑贏英國人、美國人、俄羅斯人的進攻與防守的重要因素」。但是納粹的意識形態阻止了國防軍在戰爭中繼續努力,最終因資源和人力不足而陷入困境。

▲歐洲北端最高塔拉赫塔中心。(圖/Лахта Центр粉絲頁)

▲聖彼得堡,二戰「衛國戰爭」中的英雄城市之一。(圖/Лахта Центр粉絲頁)

蘇聯軍隊:蘇聯軍隊比任何軍隊都重要,他們負責扭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局勢,讓納粹德國第六軍團投降的史達林格勒戰役幾乎被認為是二戰歐洲戰區的轉捩點。

蘇聯在戰爭中取得勝利及未來40年威脅歐洲其他國家,與優勢技術或軍事天才毫無關係,事實上史達林的軍事領導力絕對是災難性的,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他清除了許多有能力的指揮官。

蘇聯軍隊的主宰力,完全歸功於龐大的規模,例如陸地、人口、工業資源。正如同歷史學家理查.埃文斯(Richard Evans)所說,「根據蘇聯自己估計,在戰爭中損失1100萬兵力,超過10萬架飛機、30萬門火炮、10萬輛坦克與自走炮」。

除了核武之外,冷戰時期的蘇聯軍隊比起其他競爭者沒有太大的優勢,雖然北約在40年的競爭當中取得技術的優勢,但是蘇聯在許多項目中擁有數量的優勢,尤其是人力資源方面,在歐洲發生衝突的情況下,使得美國和北約轉向提早開發核武。

美軍B-52轟炸機飛越南海上空。(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在波斯灣戰爭中發揮戰力的B-52轟炸機。(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美軍:歷史上大部分的時間裡,美國盡量避免維持龐大的常備兵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一直都根據這種模式運作,在戰爭期間快速建立龐大的部隊,戰爭結束後又迅速地復員,美軍在20世紀初一直都非常具有戰力,美國兩次世界大戰都幫助盟國提升力量,二戰後還在1991年打敗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軍隊,2003年更讓海珊政權垮台。

美國是歷史上能夠以有效迅速部署大量軍事力量的國家,包括陸地上的戰力。這突顯了美國雖然不像蘇聯擁有龐大的數量優勢,但美軍一直是訓練有素的,擁有卓越的技術,更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空軍。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軍武熱門新聞

取代T-38 T-7A紅鷹延至2026年量產

殲-36問世宣告轟-20沒戲唱?

中華民國台灣軍政府 6/15成軍

紐時:中國嚇跑對台軍售國!

「Oorah!」戰鬥口號源自於韓戰

渦扇-15歷年來最清晰照曝光

最後航行 小鷹級航母甘迺迪號拆解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