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世大運在台灣造成風潮。(圖/記者周宸亘攝)
記者張克銘/綜合報導
2018年對於全球的運動迷來說是一趟視覺饗宴,因為光在2018年包括世足賽、雅加達亞運,都是全球性質的大比賽,也可看出世界對於運動行銷上的變化,而台灣自從經歷了2017世大運後,賽事運動行銷究竟有沒有進步?
就以運動行銷來看,關鍵字就是娛樂化,2018年看到許多運動賽事都與明星藝人、網紅、Youtuber做結合,就這一點而言在2017世大運是相當成功的,但2018年台灣各單項協會的賽事中,少見有這樣結合,當然一方面也是有預算上的考量,但無論如何主事者也必須要試圖去嘗試。
▲Lamigo近幾年行銷相當成功。(圖/記者季相儒攝)
若再從節目來看,大陸則將體育娛樂化做得相當徹底,如「這就是灌籃」的節目,請來周杰倫、林書豪等人,偶爾的魔王還請來中國男籃成員易建聯,這就是把體育娛樂化的一個例子,在現今要抓住人們的目光已經很難,娛樂化是最快速能夠讓人們接觸的手法。
目前台灣運動行銷娛樂化最徹底的莫過於中華職棒的Lamigo,這幾年Lamigo不斷推陳出新,球場當演唱會,各式各樣的活動都讓Lamigo製造出不小話題,也難怪Lamigo成為目前中華職棒4隊中最受歡迎的球隊,關鍵就是Lamigo懂得如何去娛樂球迷。
▲SBL整體行銷仍須加油。(圖/籃協提供)
準備在下個球季職業化的SBL,本季可說是邊做邊走,從開季無中場活動無啦啦隊的情況下,到球季進行中才加入,更不用說最基本的官網數據維護不佳,球員照片部分,不少球員目前仍是處於「無大頭照」狀況,朔造不出如當時像林志傑這種明星,娛樂化程度相當不足。
也許會有人表示,賽事過度娛樂化反而是影響選手,但舉最近的南韓、日本來看,日韓選手上綜藝節目的次數相當頻繁,若有發現南韓、日本參賽大型賽會,也是常常與明星結合的。而且台灣選手長期處在能見度不足的情況,可能大家連名字都記不住,只有在奧運、亞運等大型比賽才知道台灣有這些選手在努力,一方面也反映出台灣政府、民眾對於體育的漠視。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