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師工會現場有不少華航的員工,為理事長加油,和理事長一起喊罷工成功。(圖/記者呂佳賢攝)
網搜小組/綜合報導
華航罷工進入第三天,已有超過3成機師響應罷工行動。一位機師昨日也在Dcard上發表對罷工事件的看法,雖然他並非華航員工,不了解內度的管理制度、升遷條件及待遇,但也針對第一點「過勞航班」提出他的專業看法,並打破一些鄉民們的迷思,被網友推爆「貼文很詳細,可以理解」、「每個行業都有辛苦的地方,辛苦了」。
這位男機師在Dcard上表示,自己不曾在華航服務,不清楚他們內部的管理階層、升遷制度和薪水待遇,不過可以用同業的角度,看罷工的訴求之一:改善過勞航班人力派遣。
他表示,以「台北-洛杉磯 TPE-LAX 為例」,一般旅客所認知的飛行時間為12小時,「大家可能認為旅客、行李上完,機師上機後隨時能起飛;降落之後機師拍拍屁股就能下班。」他表示自己學飛以前,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是真相卻不是如此,「儀器飛行(IFR)起飛前必須要完成非常多的準備,不花個40-60分鐘是很難完成的。」隨著機型越大,起飛前的準備當然就越多,而一般航空公司都會要求機師值勤前2-3小時就要報到。
「假設我的任務是TPE-LAX 早上10:00起飛,且依照現行華航規定,共有三名機師共同執行任務,機師最晚約早上07:30就要到公司報到,降落之後也大約要多留一個小時才能真正下班。」他表示,在飛行途中,更不可能像是電影那樣「按下自動駕駛就去休息」,12小時的飛行中,每位機師的休息時間也並非12/3=4小時,扣除一定要3人都在機艙內、交接和簡報的時間,每人真正能夠休息的時間不到3.5小時。
▲機師。示意圖,與本文當事人無關。(圖/免費圖庫Pixabay)
原po指出,此趟任務中,每位機師的工時大約為「2小時30分鐘 (報到)+1小時(落地後)+12小時-3小時26分鐘= 12小時04分鐘」,如果是一次兩次還可以忍受,長時間下來真的身心俱疲。「若以桃園機師職業工會要求的,達12小時需配置四位機師來看,每位機師在本次任務的工時,可以降到約8小時55分鐘至9小時05分鐘。」
他表示,歷史上因「疲勞駕駛」造成的大型空難不計其數,開飛機和開車也差很多,不能隨時停下來小歇片刻,「畢竟後艙載滿著旅客,等著跟家人團聚,等著開始計劃已久的旅行,等著參加重要的會議,等著降落後要馬上趕往下個登機門轉機前往其他城市。」
▲中華航空飛機。(圖/記者賴文萱攝)
他認為,增加派遣人力的確會增加營運成本,但是鞏固營收之餘,疲勞駕駛問題也是值得深思的,「倘若今天真的不幸因為疲勞駕駛發生了意外,損失的不僅僅是一架飛機,同時也損失了上百位旅客的性命,損失了花費大量時間及金錢培育的組員,損失了好不容易重拾大眾搭乘的信心。」他表示相信許多員工當初都是因為認同「中華航空」這個品牌,才願意投身成為國籍航空的一份子,「不要為了營收,辜負了當初對公司充滿信心,現在卻覺得被孤立的工作夥伴」、「機隊是天價,但員工是無價的」。
另外他也回應許多酸民對機師這個職業的誤解。他表示「薪資」絕對不是這次抗爭的重點,機師之所以高薪,相對也要承受一般人不能夠理解的壓力,「每趟飛行肩上扛的不單單只是一架飛機,而是上百個家庭。入行到了現在,累積了上千飛時,每趟任務我都還是感到滿滿的壓力。」
他也指出,因為飛行技術是專業,機師所領的薪水絕對符合他們在工作上的付出;儘管在自動駕駛期間,他們還是要緊盯著螢幕、和航管人員通話,「每到一個檢查點(Check Point)我們都要檢查有沒有偏航、油量減少的正不正常,眼睛盯著氣象雷達,如果有暴風雨要繞道」,絕對不是沒事情做。
▲ 不理解的人認為機師只要開「自動駕駛」就沒事做 。(圖/翻攝自Dcard)
最後他也表示,希望資方和工會能夠早日達成協議,把影響降到最低,才能夠符合華航早期的廣告口號「得意春風,自在飛翔」。
貼文一出,網友們紛紛推文表示,「很多人把無知當知識,自己沒那個能力考機師,只會覺得比她會賺錢的」、「而且華航的薪資好像是算低的?」、「辛苦了」、「身為護理人員,我知道不能休息,還要delay的辛苦」、「透過這篇,我想大家的誤解減少了許多」。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