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貿談判落幕 陸媒用「大豆邏輯」剖析兩國利益糾葛

▲▼美國大豆,黃豆。(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貿易戰休兵後,大陸於去年聖誕節前後再次購買200萬噸美國大豆。(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中美第7輪經貿談判落幕,雙方在技術轉讓、智慧財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服務業等具體問題上有所進展。具官方背景的微信公眾號「陶然筆記」24日為文表示,中美在大豆問題上,有各自不同的需求,也有利益重合點,用「大豆邏輯」的視角,可看清中美貿易戰的利益格局;當前,需要看清利益格局,保持頭腦清醒。

中美高級別經貿談判原定21、22日在華盛頓舉行,不過在川普接見劉鶴領軍的代表團後,雙方決定將此次的經貿會談延長2天,會談在美東時間24日落幕。川普還透露,他有可能3月底在佛州的私人莊園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再會面。

▲中美關係,美中關係,中美貿易戰。(圖/路透社)

▲中美貿易戰休兵大限將至。(圖/路透社)

具官方背景的微信公眾號「陶然筆記」24日為文一篇題為「用大豆邏輯來看看中美貿易戰」的文章表示,中美在大豆問題上,有各自不同的需求,也有利益重合點;用大豆來表明立場也好,釋放善意也罷,其實都是利益度量的結果。

文章提到,首先是從中國大陸需求來看,「大豆市場缺口實在太大」,大陸一年有9000多萬噸,差不多是90%左右的大豆,都要從國際市場進口。從外國進口來的大豆,用來榨油跟飼料加工;大陸國內的大豆則是用來發豆芽、磨豆腐,有些被用來涼拌毛豆。

美國和中國大陸在2018年打響貿易戰,大陸大豆進口量為8803萬噸,減少了7.9%,從美國進口1664萬噸,下降49.4%,佔18.9%;從巴西進口6608.2萬噸,增長29.8%,佔75.1%。減少對美國大豆的需求,目前尚不能完全找到替代對象,需求缺口仍大。

▲中美貿易戰,經貿談判,經貿磋商,中美關係,美中貿易戰。(圖/美聯社)

▲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本月21日在華府與美方代表舉行中美第7輪高級別經貿談判。(圖/美聯社)

文章強調,大豆的買與不賣,貿易戰打還是談,與其說是個誰輸誰贏、誰勝誰負的問題,倒不如說是利大利小、利遠利近的問題,「大豆的邏輯,就是國家利益的邏輯,要看到貿易戰的本質,就要看到這場衝突背後的中美利益格局。」

文稱也稱,大豆買還是不買,買多還是買少,買了以後,什麼時候又不買,都是服從經貿磋商這個大局,服從這個根本利益訴求,所以在應對這件大事的時候,「我們不僅身處加快自身發展的大局之中,同時也面臨世界百年未有的大變局,所面臨的長期性、複雜性和艱鉅性,都是前所未有的。」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路透社、美聯社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路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