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起/美中「競爭」下的台灣

2019年02月25日 11:44

▲位階在兩岸之上的美中關係,要怎樣才對台灣好?(示意圖/路透社)

●蘇起/台北論壇基金會董事長、國安會前秘書長。

台灣許多人與筆者一樣相信,兩岸好,台灣才會好。但位階在兩岸之上的美中關係,要怎樣才對台灣好?

冷戰時期美中關係「太壞」,台灣安全與經濟當然壞。一九七二年美中簽署上海公報及七九年美中建交,它們關係突然「太好」,台灣被遺棄,所以也不好。後來四十年的「不好不壞、時好時壞」反而給台灣經濟奇蹟、民主化、務實外交、及兩岸和解開了大門。川普上任後美中關係驟然轉「壞」,對台灣是福還是禍,值得探究。

首先要有三個認識。第一,當前美中關係本質是「競爭」,還不到「對抗」或「新冷戰」地步。那是因為「競爭」者往往希望用最小成本獲致最大利益,而「對抗」者為了求勝多半不計成本。目前川普政府所作所為,處處透露它極重視「成本」。譬如,美國選擇貿易及科技戰場,因為它在此具優勢。而在其他優勢不再地方,如台海與南海,美國就不時暴露「雷聲大雨點小」窘境。至於美國一再疏離日韓英德法加墨等友邦,更不像是「對抗」或「新冷戰」思維下會有的行為。

第二,這個競爭必將是長期的,而不是短期的。美國政策菁英目前不分黨派都對北京起了防範之心。這意味美國將來不會因為政黨輪替而放棄競爭。

第三,美國的競爭動機源於害怕大陸可能取代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其次才是擔心中共治國模式對民主價值的挑戰。八○年代日本經濟總量達到美國三分之二,美國立即出手壓抑,並不因日本同為民主國家而手軟,就是明證。這次北京不像日本那樣輕易屈服,更沒有後來蘇聯那麼脆弱,所以當前美國的焦慮猶勝以往,乃積極尋找「競爭」策略以挽頹勢。

美中將來誰主風騷?這個大哉問沒有速易的答案。國際關係理論針對大國興衰歸納出三個成因。一是「資源」的累積或消耗;二是「科技」的創新或轉移;三是國家「治理」的良或窳。美中雙方迄今作為似都暗扣這三大要素。

美國以攻為守,頻頻出招,一方面節約「資源」,一方面壓制中共的「科技」發展。但因中樞無主、招式凌亂,而菁英一邊要外部鬥爭,一邊又加緊自相殘殺,放任國家「治理」惡化,所以內心掩不住的焦慮與鬱卒。

中國大陸以守為攻,見招拆招,以政治定力守住三大要素,迎接這場長期競爭。然而美國畢竟仍是第一超強,所以北京內心也是高度擔憂。美中未來的高下,必將取決於在這三大要素上的競賽,以及何者先犯下顛覆性錯誤。

最可能引誘它們犯錯的就是台灣問題。在「正常」情況下,美中都認知台灣是最核心、最複雜、最困難的問題。所以兩強過去一直極小心處理這個老大難題。偏偏四個「不正常」的狀況今年竟同時到位。

一是前文所述的美中焦慮及相互猜忌,大幅升高台灣問題的「管理」難度。二是作為兩強爭奪的那根骨頭,台灣居然一而再、再而三挑起兩強摩擦,刺激它們關係中及大陸內部的最敏感神經。三是今年開始先是蔡總統尋求連任,然後川普也要開打連任選戰,接著習主席可能布置他的第三任。三個領導人都有不能輸的壓力,「險中求勝」動機自更強烈。不管誰先犯錯,台灣都將陷入非死即傷險境。

最危險的是,台灣有人一直把美中「競爭」看成「對抗」,誤以為美國願意不計成本來保台,因此樂於操弄兩岸關係而不疲。他們還一直誤導國內支持群眾,不斷拿美中「對抗」來自我壯膽。他們忘了美中實力對比固然在全球層次仍有差距,但在台海是伯仲之間。而台灣對美中的價值差異及它們對台的決心差距更不能以道里計。正因美國看待台灣的價值與決心遠低於中共,所以美國倘若自顧不暇,極可能放棄台灣;而中共內外壓力一旦變大,反而會拿台灣出氣。

李總統及「蔡諮詢委員」在一九九九年誤判形勢,以為「兩國論」可以低空掠過美中關卡,結果卻遭到美中政治與軍事手段制裁。今年蔡政府如再犯錯,台灣的下場實難樂觀。

熱門推薦》
►和戰之間 美中關係正受考驗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聯合報》。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