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兩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圖/記者陳政錄攝,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全國兩會3日登場,各地政協委員、人大代表陸續抵達北京參加會議,相關報導也搶佔媒體版面。《環球時報》發表社評稱,兩會在中國社會受到的關注「遠比西方國家的議會會議要高得多」,原因可能是「西方議會是不同政黨和力量打架、較勁的地方」,但兩會則是「討論和動員做什麼事以及如何把它們做好的地方」,後者離老百姓的關切「顯然要近得多」。
社評表示,西方輿論「總認為他們的議會體現了真正的民主」,實際上「這關係到對民主本質和目標的認識」,尤其對抗和競爭作為西式民主的形式「逐漸脫離了它的使命」,進而帶動西式民主的不斷極化。反觀中國的兩會一直牢牢鎖定制定當年任務,商討完成那些任務的辦法,以及把中國各種問題集中擺出來促進解決,這些都是國家政治經濟各領域的當務之急。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新聞發布會。
社評強調,篤信民主就該通過對抗把分權、制衡推向極致的人「總覺得中國的兩會不過癮」,關心經濟發展和各種社會福利進步的人「最期待兩會能傳出利好消息並帶給人們對這一年更多的希望」,這是無法調和的兩種思路,至於哪一種做法更有效率,檢視一段長時間中西方的發展對比「是最準確的衡量尺度」。
社評提到,中國兩會1959年開始同步舉行,文革時期一度停開,1978年開始恢復,改革開放期間則是兩會機制運行的高峰期,至於在後一段的40年時間當中,兩會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匹配度、產生的實際效果都對這種民主制度帶來加分作用;每年的兩會都會觸及大量問題,其中輿論關切的程度將在會議上的討論以及與社會的互動中體現出來,兩會「不會躲焦點問題也沒處躲」。
▼2019兩會政協大會「部長通道」。
社評指出,西方的經驗只能做參考,中國的政治制度「絕不能與它對標」,如果拿西式民主做示範「只會把自己搞成四不像」;中國必須遵循民主與法治的實際效果,著力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問題,要的是對中國人民福祉產生最好作用的制度,並且按照這一原則不斷完善。
《環球時報》補充說明,不與西方制度對標「是指不能照抄照搬」,但不意味著把中國的制度建立在西方制度的對立面;中國同樣強調民主和法治,但不是虛晃一槍的口號,而是需要從本國的國情出發,認真加以構建完善的制度體系。
《環球時報》總結表示,中國近年來一把把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作為國家政治經濟運行的根本指南,例如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它的體現」,至於中國人會過得越來越好的概念,這種好的含義越來越全面和現代化,幾乎成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經濟運行自帶的理念和目標;今年的兩會勢必會對當下最為突出的問題展開籌畫,拿出相關決定和解決辦法,這樣的相關性是執政黨的責任和使命,以及中國政治體制的性質所決定的。
▼人民大會堂。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