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豐紗廠:前世對話今生

▲無名英雄的巨幅肖像牆面雕刻象徵著香港上一代奮鬥的回憶,同時向昔日的紡織業工人致敬。。(圖/新華社提供)

▲無名英雄的巨幅肖像牆面雕刻象徵著香港上一代奮鬥的回憶,同時向昔日的紡織業工人致敬。(圖/新華社提供)

本報訊

灰白色的牆面上,一幅巨大的工廠妹頭像凝視著遠方,似在向這個時代告別。一個專門在廢棄建築物上蝕刻畫像的葡萄牙藝術家創造了她。

面前的南豐紗廠,香港70年記憶的承載者,也是香港工業黃金時代的象徵。假如沒有一個“80後”女子的出現,這些工業時代的巨大廠房,本該與所有記憶一起化為塵土,變成一棟棟高聳的新建住宅樓,正如香港荃灣的眾多老舊廠房一樣。

改變老廠房命運的女孩,叫張添琳。

昔日紡織中心變身創意空間

2013年,張添琳作為從哈佛回來的南豐集團第三代繼承人,來到老廠區,被沉重的大門、斑駁的綠漆牆面、沉重的舊機器喚起了兒時的記憶:「我常常回想起以前和外公一起參觀這些工廠時的美好回憶。一想到這些工廠曾經養活了多少家庭,我便想到要保留這些極具歷史意義的建築,並希望重新塑造紡織工業的未來。」

今天的香港人已經難以想像,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近四成就業來自於紡織業。數萬工廠妹穿梭在荃灣一帶擁擠的廠房之中,構成舊日香港的獨特畫面。隨著內地改革開放,香港紡織業紛紛北遷內地,紡織廠陸續關閉。如今,數萬工廠妹只剩一個頭像凝固在牆壁上。

南豐紗廠老廠主陳廷驊,曾被稱為香港的「紡織大王」。後來,南豐紗廠演變成大地產商南豐集團。紗廠的3個廠房化為新樓盤,按照既有的軌跡,後3個廠房拆除也只是時間問題。

在集團董事會上,張添琳提議重新打造一個南豐紗廠項目,將老廠房活化成為既能保留香港記憶、又能放飛青年人夢想的園地。

設計師徐莊德回憶起張添琳的交待:「不要管固定標準,不要為風格所限,要圍繞需要打造一個富於創想的空間。」他想像著,要把老廠房打造成一個充滿回憶和感動的項目。於是,耗資7億港元打造的新南豐紗廠,內裡是原廠房骨架,外面是玻璃幕牆,猶如鋼鐵和玻璃保護起來的文物。

如今,南豐紗廠成為一個前世與今生對話的空間。高大的中庭,筆直的線條,表達著工業建築特有的冷峻之美。前世的記憶被保存:綠漆牆面、深褐色木門、黑色鐵閘、紅色防火桶——舊元素鑲嵌在鋼鐵與玻璃之間,仿佛一幅幅舊照片被裝進了相框。陽光通透的廊道和大堂,通往各個富於創意的空間,猶如聯通前世與今生的橋樑。

與前世對話,不僅是通過發黃的照片、油漆剝落的舊機器,還可以透過最新科技。在布展尚未完成的紡織文化展示區,南豐作坊聯席總監陳浩揚演示了一台虛擬實境體驗頭盔,帶上它,觀眾將會進入虛擬世界,恍如置身重新構建的紡織機中,透過操控機器和身體互動,探索紡織世界,回顧鼎盛時代的南豐紗廠。

南豐店堂:新舊融合的感性傳承

空中飄散著濃郁的咖啡香味,一間間色彩繽紛的小店沿長長的廊道鋪展。這是南豐紗廠的店堂區。如果說,紡織文化區重在保存過去,這個名為“南豐店堂”的區域就重在展示今天。

一間名為alt的舊衣再造零售店吸引了記者。牆上裝飾著一束束鮮豔的紗線,是舊衣服重紡的,店堂內一排排新衣,是用再造紗線重新織成的。玻璃房內,一台機器正展示著將衣服再造的過程。差不多4個小時,一件舊衣服可改造成為一件新衣。記者細看一件棉和犛牛毛混紡的藍灰色針織衫,手感柔軟,標價889港幣。南豐紗廠市場總監梁婉玲介紹說,這是香港第一家舊衣再造零售店,客人可以買,也可以換。

「正如這間舊衣再造店,”梁婉玲說,」南豐紗廠活化的理念就是以空間與資源的創新再運用回饋社會。”正是通過巧妙設計,歷史文化與駐場店鋪產生出新舊融合的時代傳承之感。

重生後的南豐紗廠,不僅展示過去和今天,更要創造未來。活化後的建築群占地約2.45萬平方米,由支援初創企業的南豐作坊、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及體驗零售店三大區域構成。

創業空間:呵護青年人的創意

第三區,高大敞亮的創業空間,是一個兩層的靈活辦公地帶。這裡重在為有創業意願的青年提供起步空間。
帥氣的年輕創業者王凱文正向參觀者介紹讓手指變成電話的智慧語音戒指:「爸爸13歲開始有了視力障礙,他是我見過的最聰明的人。但他卻無法使用智慧手機,因為手機都是觸控式螢幕。正是他,促使我研發聲控智能戒指。」戒指以骨傳導技術連接智慧手機,只要將手指按住耳窩,就能使用電話。

陳浩揚解釋說,進駐「南豐作坊」的初創企業,都與「紡織」和「時尚」有關,當然,概念外延已被大大拓展,如時尚物流公司、智慧紡織傢俱等,都在獲邀請之列。他們期望,大量與服飾、紡織產業高度相關的企業在這裡聚集,可以形成品牌的集群效應。

南豐集團現任董事長梁錦松對南豐紗廠活化的使命有更深一步的闡釋:「我常常講香港要成為『三創』中心,即不但要創新、創業,更要有創意。東西對撞、中外交流,香港具有最好的文化創意空間。只有充滿想像力的創意,才能有創新,才會有創業。”」

他表示,活化南豐紗廠的構想,源于對香港未來發展的構想和歷史傳承的重視。香港或許難以再發展像以往般興盛的紡織工業,但其帶給香港的啟示及精神,例如重視科學與科技發展、培養國際視野、不斷探索的精神,都能夠達到以舊啟新的目的,值得繼續發揚,傳承給下一代。(新聞來源/新華社)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