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日本平成世代,不能不提知名作家村上春樹。(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日本明仁天皇將於4月30日正式退位,平成年號將走入歷史,在改朝換代之際,《朝日新聞》公布了最能代表平成時代的30本書,其中,人氣知名作家村上春樹的作品就佔了2席次,分別是第1名的《1Q84》以及第10名的《發條鳥年代記》。
明仁天皇在位時,日本曾於1995年發生兩件全球矚目的大事,一個是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另一件則是阪神大地震,而村上春樹1987年出版了超級暢銷的作品《挪威的森林》後就離開日本,這兩個事件卻成為他回到了日本的原因。
原本旅居海外的村上春樹,當年正好回到日本,親身感受到這兩個事件對日本人的衝擊,他近日接受《朝日新聞》訪問時提到,「95年,可以說是我的轉折點。在神戶大地震中,我成長期所居住的房子也毀壞了,我決心結束在美國的生活回到日本,並想到必須對地震和沙林事件發言一些什麼。以個人的信念來說,我想作品是小說家的一切,一直只說正面的事,作品無法成器,作家也是一個市民,總不能一直保有小說家的身分地位,卻沒做到一個市民該做的正確的事,雖然只陳述正面言論,不損及想像力,保持平衡也很重要。」
在那樣的心情下,村上春樹著手了東京沙林毒氣的受害者、以及奧姆真理教徒的訪談工作,這些訪談結集成《地下鐵事件》、《約束的場所》2本書,也成為《1Q84》的重要創作來源。村上春樹漸漸在日本文壇受到認同,正是因為他在小說中不斷強調面對自己陰暗面的思考,這剛好是日本人在二戰以來最不敢挑戰的概念。從村上春樹在日本暢銷的現象來看,他企圖用故事的力量,讓社會氣氛更為正向的意圖,儼然成為整個平成時代的共識。
隨著科技發展,從486電腦到現在網路發達的數位時代,村上春樹表達自己對網路時代的憂心,在《朝日新聞》的訪談中,他說:「我不做SNS社群網路,不過稍微看了看,不知道人們在想什麼,這讓我覺得非常可怕,我認為能打破那可怕,消除那害怕的故事的力量很重要。」
他提到,「就算極悲傷的陰暗狀況,都以淺薄的語言表現,文章和語言是可怕的東西、是銳利的武器,很多人可能沒有實際感覺到那有多可怕,或刻意把那個當成武器,這是個非常困難的問題,那要如何去對應,我想是往後的文字工作者,尤其是創作故事的人,包含我在內的小說家的課題。」一語道破了網路削弱了語言的詮釋力量,也深切地表達了一個小說家對社會的關懷面。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