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警察血腥鎮壓…打完才發現是爸爸!導演曝光「雨傘運動真實慘況」

2019年03月28日 19:08

▲▼《對倒》導演伍立德、袁富華。(圖/國家電影中心提供)

▲《對倒》深入雨傘運動之於香港家庭。(圖/國家電影中心提供)

記者林映妤/專訪

獨立電影《對倒》描述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對香港家庭的真實影響,傘運警民衝突,血腥鎮壓的畫面無法抹煞,大家開始選邊站,若立場不同就仇視,社會瀰漫著暴戾之氣。導演伍立德自己就是記者,曾在傘運爆發前的採訪工作中被7名警察武力襲擊架走,然而他的電影,卻以身份「對倒」探討警民心中的無奈。

《對倒》聚焦在香港一個家庭,金馬新科男配角袁富華飾演在報社上班的攝影記者父親,他的兒子任職警隊;女兒卻是活躍的示威者,兩兄妹在雨傘運動因立場不同發生衝突。3年後,2人因故身份「對倒」,兒子重投校園並支援抗爭活動;女兒竟為了生活而投考警隊,最後對父親施以暴力。

黑夜中的中環,上百名警察舉著槍向人群迫近,4年半過去,那仍是個結痂的傷口,陰影揮之不去。

傘後很多人對警察的評價是,「沒有警察是無辜的,佢地有得揀唔做。」可見大眾對警察印象之厭惡。社會運動是激情的,但激情過後每個人都要面對現實,無論是經濟來源、社會地位或是走入體制,為了賺錢糊口,如電影中的妹妹,向理念低頭、甚至做著曾經最厭惡鄙視工作的人不在少數。

▲▼《對倒》導演伍立德、袁富華。(圖/國家電影中心提供)

▲▼《對倒》導演伍立德、袁富華。(圖/國家電影中心提供)

▲▼《對倒》導演伍立德、袁富華。(圖/國家電影中心提供)

伍立德說,香港很多電影講傘運,但以「對倒」方式訴說的,這是第一部。電影裡沒有善惡之分,更無意分化警民,僅見生活無奈。其實《對倒》片名來自法文「Tête-bêche」,是集郵人用來描述兩張一正一反相連的郵票,「郵票相連,卻剛好倒轉方向,就好像家人一樣,即使立場不同,亦可共冶一爐,但一旦撕開,就喪失了其價值。」

傘運或許是年輕學生的運動,伍立德說,中年人「有心無力」站在第一線,但他能做的就是拍電影。原本在公營廣播的電視部工作的他,是紀錄片編導,為了拍攝人生首部劇情長片,他竟先辭職免得敏感,拍完再回去。其實電影是2016年拍的,至今已是傘後4年,但電影劇情毫無「時差」,現今香港警民之間的緊繃仍沒有完全化解。

伍立德取材自周遭,很多記者朋友都在傘運被警察暴打,他也認識一名學生領袖孫曉嵐,「她的爸爸就是記者,哥哥就是警察。這些例子很多,有人問我為什麼不拍紀錄片,要拍劇情片?但劇情片能讓觀眾假設、帶入,更能感同身受。」聊到一半伍立德也笑說:「我以前也有追過一位警察,所以蠻了解他們的生活和工作,只是最後我們沒有好的結果。」

▲▼《對倒》導演伍立德、袁富華。(圖/國家電影中心提供)

▲《對倒》中袁富華飾演的記者其實就是導演伍立德。(圖/國家電影中心提供) 

袁富華飾演記者,反而不需要真正的記者伍立德教他怎麼揣摩,伍大讚:「2個小時的戲,他拍15分鐘就好了!袁富華很會觀察人、演戲很準確,原本預計拍18到20天,結果總共只拍13天。他開拍沒多久就來問我,導演這個角色是不是你?」伍立德也笑說:「會找袁富華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長得好像我堂姊夫。」

袁富華也透露,自己身邊就有很多類似情況,「很多兒女和父母立場不同,有人對抗也有人跟隨,我就從他們身上拿經驗。」片尾他被女兒打,他也反問:「那難道打了爸爸就斷了關係嗎?」伍立德說:「現在香港的情況,大家不知道何去何從,也存在很多價值觀的問題。」袁富華答腔,認為人性是凌駕於事件的對錯。

▲▼《對倒》導演伍立德、袁富華。(圖/國家電影中心提供)

▲袁富華拿下金馬後戲約爆增。(圖/國家電影中心提供)

袁富華去年在金馬55奪下最佳男配角殊榮,他笑說拿獎後戲約不斷,戲路也更寬闊了,「生活完全改變,沒有時間好好靜下來想想,一開始很不習慣工作,每天很多訪問,所以過年期間休息我有來台灣度假,和女友去花蓮、太魯閣,生日也是在那過的。」

接下來的電影計畫,袁富華透露,在金馬前已經和太保合作《叔‧叔》,2人飾演一對到老年仍未公開出櫃的同性戀情侶;另外他還在鮮浪潮短片《十七樓》飾演性侵繼女的好色繼父;也加入劉德華主演《拆彈專家2》,飾演數學博士恐怖份子。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