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王以前並不叫「天皇」?! 受武則天影響明治維新才開始

2019年04月1日 12:33

▲▼日本明仁天皇。(圖/路透社)

▲日本明仁天皇將於4月底退位。(圖/路透社)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日本德仁皇太子將於5月1日正式即位,當局4月1日正式宣布新年號為「令和」,取代即將退位明仁天皇的年號「平成」。我們一般以「天皇」一詞稱呼日本的國家元首,然而這個名稱卻不是自古一直使用,而是在明治維新後才有紀載。

日本歷史裡稱呼國王為「天皇」,最早可追溯至中國的唐朝時代(大約西元7世紀),天武天皇所制定的《飛鳥凈御原令》中,有學者認為此名稱的啟發,很有可能與武則天所提出的天皇與天后稱號有關。但此稱號僅維持200年左右,約西元10世紀開始至19世紀中葉(德川幕府統治時代末期),長達800年的時間天皇一詞又幾乎不曾出現在官方文書上。

日本7世紀受到大唐盛世影響,派遣多名遣唐使、留學生到中國交流,也將其皇帝諡號以及年號等典章制度導入日本皇室,不過唐朝衰敗後,隨著日本推動國有化運動,再加上外戚藤原氏掌握大權開啟「攝關政治」,導致天皇皇權衰落,因此自10世紀開始,日本朝廷已鮮少使用天皇來稱呼國王,而是改為帝、御宇、院等名稱。

幕末時期,由於西方國家大舉進攻,苦於應對的江戶幕府便重新借助天皇權威,以應對外敵以及來自尊王派的政治壓力,因此中國風諡號與天皇一詞,才重新在第119代的光格天皇回歸。

日本至今曾換過247個年號,是現今世界上少數仍使用年號的國家,隨著明仁天皇4月30日退位,自1989年1月開始的「平成」年號,也將在5月1日德仁皇太子正式即位後走入歷史。新年號「令和」出自於日本詩歌集《萬葉集》,引用詩句「初春『令』月、氣淑風『和』、梅披鏡前之粉、蘭熏珮後之香」,是首次引用非中國古籍而是日本古籍的年號。

▼日本當局公布新年號「令和」。(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日本新年號「令和」出爐。(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