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魔鬼藏在細節中!《與惡》求完美「每集修10版本以上」

2019年04月7日 19:07

 記者林奕如/專訪

《我們與惡的距離》口碑發酵,以無差別殺人案為題材,深刻反思「槍響之後,留下了什麼?」開創台劇新高度,從籌備、選角、拍攝再到後製剪接階段,每一個環節缺一不可,幕後製作團隊功不可沒,製作人林昱伶、湯昇榮更親自進剪接室盯剪,「每一集至少都修改過10個版本以上,就是想要達到心中最好。」

更多《與惡》相關新聞點此

▲《我們與惡的距離》。(圖/公視提供)

▲賈靜雯隔15年回歸台劇。(圖/公視提供)

該劇是獲得2次金鐘編劇呂蒔媛最新作品,她被業內人士稱十元,自稱「大嬸編劇」,她曾說:「我自己非常想做或覺得非做不可的戲,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恐懼,我很想去找害怕的原因。」

▲《我們與惡的距離》製作人林昱伶與湯昇榮。(圖/大慕影藝提供)

▲《我們與惡的距離》製作人林昱伶與湯昇榮。(圖/大慕影藝提供)

▲《我們與惡的距離》製作人林昱伶與湯昇榮。(圖/大慕影藝提供)

7個月時間完成初版劇本,由公視進行招標,最終由大慕影藝中選,總經理林昱伶邀請瀚草影視的總經理湯昇榮共同擔任製作人,2人在前製時期密切溝通,一致的共識就是「打造好戲」。製作團隊還特別耗資近300萬打造300坪的主場景「SBC品味新聞台」,內部一切逼真到讓人以為這就是新聞台,就連台標LOGO、新聞採訪畫面等,全都是真的。

(圖/翻攝自Facebook/《我們與惡的距離》)

▲故事從一起無差別殺人案件開始。(圖/公視提供)

金鐘編劇呂蒔媛創作《與惡》,故事從一件無差別殺人案件的判決開始,精準刻劃受害者、加害者、精障者、媒體、律師、心理師等其家庭以及職人環境。創作這樣高難度的劇本,一開始5個月時間與資策會進行「大數據劇本案」合作,但數據接觸不到「活生生的人」,呂蒔媛又花費1年進行田野調查,親自找了相關人士約40名人拜訪,旁聽死刑庭,了解審判過程。

▲▼ 《我們與惡的距離》檢場(中)、謝瓊煊(左)、陳妤(右)一家人現身靈堂道歉            。(圖/公視提供)

▲劇組耗資近300萬真實打造出「品味新聞台」。(圖/公視提供)

製作人林昱伶、湯昇榮接受《ETtoday星光雲》專訪提到,「魔鬼藏在細節裡,副控室裡面每一則新聞,都是真實採訪而來,就連編採系統,都按照某家新聞台內部範本而來。其實這就像,你身處咖啡廳裡,很自然就會喝咖啡、聽音樂等,那你在『新聞台』拍戲,演員很自然就融入進去,呈現真實一面。」

▲▼賈靜雯在新戲《我們與惡的距離》詮釋受害者家屬神情悲痛。(圖/公共電視)

▲吳慷仁飾演法扶律師。(圖/公視提供)

故事精準刻劃受害者、加害者、精障者、媒體、律師、心理師等職人及其家庭環境,演員們也事先做足功課,賈靜雯飾演機車女主管,到電視台見習,吳慷仁飾演法扶律師到法院旁聽,私下也跟律師顧問的家人一起相處,林哲熹飾演思覺失調症病患,到基金會一整天接觸病患,一起接受團體治療,大家還以為他也是病患。

▲▼ 《我們與惡的距離》檢場(中)、謝瓊煊(左)、陳妤(右)一家人現身靈堂道歉            。(圖/公視提供)

▲林哲熹飾演思覺失調症病患。(圖/公視提供)

製作好戲,每個環節缺一不可,製作人林昱伶承受極大壓力,但依舊冷靜一一處理難關,夥伴湯昇榮稱讚她「EQ很高」,兩人難免會有意見相左的時候,但彼此良性溝通,一切初衷都是為了戲好,林昱伶說:「我們內心裡面沒有私慾,沒有想把這戲佔為己有,包括導演、攝影師、剪接等工作人員,就作品去論作品,怎樣讓這劇更好,不斷討論推翻自己,去聽別人意見,試試各種可能,大家不會堅持己見,都是打開內心。」

前製籌備,再到拍攝完成,接下來最難的工程「剪接」登場,第一版本出爐時,其實已經過多次修改,但林昱伶直呼:「有一種不踏實感覺,大家一直說服我,可是心裡有點怪怪的。」她笑說,自己皮在癢,找來平常不看戲、毒舌派好友群觀看,「他們看完後,給我建議真的像子彈般飛來,還有人說『沒有什麼追下去動力』,我心想有爛到這種程度,那天晚上沒有睡覺。」

▲《我們與惡的距離》賈靜雯與溫昇豪詮釋受害者家屬神情悲痛。(圖/公視提供)

▲《與惡》開創台劇新格局。(圖/公視提供)

隔天早上她召集大家,把所有場次,用便利貼黏在牆壁上,把10集內容重新做場次分配,眾人一路討論到半夜,前後約4個月時間,都在剪接地獄,往往拍板定案了,又重新找到調整新方向,湯昇榮就算在剪接室,看過千百遍剪出來的影片,但每次看片花還是會泛淚,他說:「很感謝剪接師李俊宏,跟我們討論不同意見跟想法,每一集真的是千錘百鍊,甚至有幾集,是配完音了又進行修改。」兩個最嚴格守門人,嚴格把關。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