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影/應思聰演活「思覺失調」!《與惡》拍攝地大公開...背後原因有洋蔥

2019年04月19日 21:29

記者嚴云岑/專題報導

熱播夯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即將迎來大結局,劇中除探討媒體報導尺度外,也讓大眾對思覺失調症有更深的認識。片中應思聰住院的片段,就是在精神專科醫院實地拍攝,位於新北市的八里療養院,收治了600多位精神疾病患者,提供前端診斷到後端復健的一站式服務。院長張介信接受《ETtoday》專訪,談及出借場地原因,也為戲劇成功感到開心,「如果能讓民眾對精神病患有更進一步的瞭解,給予他們更好的包容,這部劇的目的就達成了。」

▲八里療養院。(圖/記者嚴云岑攝)

▲八里療養院院長張介信。(圖/記者嚴云岑攝)

八里療養院為新北市最大的精神專科醫院,有急診、急性病房、慢性病房、康復之家與社區復健中心。院內人員透露,劇組總共在院內拍攝了2天,主要拍攝場景除了療養院坡道外,急性病房與保護室也多次出現。社工師宋喬平與精神科醫師林一駿的辦公室,則是在康復之家「快樂村」取景,劇組在圓形拱窗上貼滿彩繪窗花,更在病友交誼廳座椅上擺了鬆軟枕頭。隨著劇組撤出,康復之家也恢復原本功能,只剩窗花在陽光照射下透出粉、藍、綠微光,定格當時拍攝盛況。

劇組申請來院拍攝,院長須作最後把關,精神病患隱私須受保護,但開放劇組拍攝,等同於將患者活動空間攤在陽光下,透過劇情推展,一點一滴揭露。被問到為何同意出借場地?張介信表示,主要還是希望幫助精神病患「去污名化」。劇本中對精神病患處境與社會壓力著墨良多,都能給民眾不錯的思辨與討論,也希望透過公開療養院環境,讓民眾瞭解療癒性環境對康復的正向影響。

▲我們與惡的距離。(圖/公視提供)

▲《我們與惡的距離》應思聰強制住院的病房,就是在八里療養院急性病房保護室拍攝。(圖/公視提供)

▲八里療養院。(圖/記者嚴云岑攝)

▲八里療養院急性病房保護室。(圖/記者嚴云岑攝)

「我覺得劇本寫得非常好。」張介信談及一開始看到劇本的心得。精神病患因身心狀態不佳,情緒與行為都受影響,在社區也容易遭受排斥與誤解,進而把行為加重解讀。近年來社會案件只要與精神疾病掛勾,都會引起不同的爭議,殊不知他們的行為多為「不可控制」,而此次戲劇中演繹了思覺失調症患者症狀發作住院到重返職場,又自行減藥的過程,也是許多患者的真實寫照。

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表示,精神疾病患者在過了急性期,等到正性症狀穩定後,若有工作意願,職能治療師便會安排復健活動,先從團體課程訓練人際互動、社交技巧,訓練出席率與手眼協調度,再安排到工作訓練,從院內代工廠做起,從最簡單的串接,到折複雜的紙蓮花,最後進階到烘焙、藝術創作,有些患者因表現良好,甚至被聘僱為正式員工。

▲八里療養院。(圖/記者嚴云岑攝)

▲精神科醫師林一駿與社工師宋喬平的辦公室實為康復之家「快樂村」。(圖/記者嚴云岑攝)

目前八里療養院共有4位病友員工,今年55歲的黃玉龍就是思覺失調症患者,6年前因酒後無法控制幻聽,拿剪刀刺傷警察,被判戒護就醫3年,期間除了服藥治療,也一直在醫院代工廠工作,等到戒護期滿之際在職能治療師的引介下接觸園藝,因表現良好又肯吃苦耐勞,2017年被醫院延攬留用,去年更獲得新北市身心障礙模範勞工楷模,家人的態度在他症狀穩定後,也從排斥轉為接受,偶爾親戚來訪,還會邀請他回家吃飯。

▲八里療養院。(圖/記者嚴云岑攝)

▲八里療養院思覺失調症病友員工黃玉龍。(圖/記者嚴云岑攝)

張介信表示,思覺失調症病友都相當有能力,但要回復到跟一般人一樣的水準,「還是要給他們時間」,劇中應思聰出院不久就在朋友邀約下從事原本熟悉的拍攝工作,對一般患者而言可能有點難度。

他解釋,患者回歸原本職場是好事,但面對同事詢問「你怎麼消失了?」等問題,都會產生無形的壓力,加上每次吃藥又會提醒患者「你是病人」,部分患者可能因此自行減藥或停藥,雖然一開始雖然不會馬上惡化,但隨著藥量越減越少,大腦破壞加劇,病情也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到時就算按原本劑量吃回去,症狀也壓不下來了。」

▲八里療養院。(圖/記者嚴云岑攝)

▲八里療養院職能治療科主任張自強,身後彩繪牆也曾在劇中出現。(圖/記者嚴云岑攝)

「患者回歸社區是我們的目標,但也要切記『呷緊弄破碗』。」張介信提到,在復健計畫中,醫療團隊會透過循序漸進安排,讓患者找回工作能力,一開始並不會安排太長工時,等到在某一階段適應良好,且能夠處理情境壓力後,才會再向上「加量、加時」。

職能治療師陶澤臣則以「少棒隊」、「職棒隊」比喻不同階段患者,「少棒對只能做簡單、重複性的東西,等到進階到職棒隊,就可以開始創作。」八里療養院每年也會定期舉辦義賣,幫患者找回成就感,成為回歸社會的重大推力。

▲八里療養院工作坊。(圖/記者嚴云岑攝)

▲八里療養院「少棒隊」病友工作坊。(圖/記者嚴云岑攝)

▲八里療養院工作坊。(圖/記者嚴云岑攝)

▲療養院開設的烘焙工作坊,需要進「職棒隊」的學員才能上。(圖/記者嚴云岑攝)

《我們與惡的距離》在社會上引起熱議,被問患者看了播出後,是否會提升病識感,增加思覺失調症確診機率?張介信思索片刻表示,「這比較難講」,因為病識感也是疾病的一部分,患者需有後設能力,才能看到自己的狀況,體認到他的問題需要協助。比較嚴重的精神病患,因為能力退化,無法察覺自身狀態,也就無法發出求救訊號。

不過,張介信話鋒一轉提到,這部戲雖然對病人本身幫助不大,但對一般民眾或家屬,卻極具參考價值,因為劇中真實呈現了疾病的特質與衝擊,讓民眾對疾病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在身邊親友出現類似症狀時,也能及時提高警覺,進而帶往醫院,讓社會資源能及時介入支持。

其他人還看了…

《與惡》鳥娃娃出鏡率超高! 社工師揭「療癒小物」隱藏秘密

幻聽拿剪刀襲警!思覺失調患熬過3年戒護期 用「園藝」翻轉人生

▲八里療養院。(圖/記者嚴云岑攝)

▲劇中多次出現的護理站。(圖/記者嚴云岑攝)

▲八里療養院。(圖/記者嚴云岑攝)

▲凱子向應思悅求婚的坡道。(圖/記者嚴云岑攝)

▲八里療養院。(圖/記者嚴云岑攝)

▲▼應思悅與應思聰對話的場景,就在急性病房外的活動空間。(圖/記者嚴云岑攝、公視提供)

▲我們與惡的距離劇照。(圖/公視提供)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