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草技術讓荒漠變綠洲。(圖/翻攝自百度,下同)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菌草技術」高級別會議美東時間18日在聯合國總部舉行,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馬朝旭、第73屆聯大主席埃斯皮諾薩等多國及國際組織代表約200人出席。馬朝旭表示,菌草技術是一項著重扶貧、保護生態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綜合性技術,已在眾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施,助力有關國家落實消除貧困和飢餓、促進糧食安全等多項可持續發展目標。
據新華社報導,馬朝旭在會上表示,「一帶一路」倡議聚焦發展這個根本性問題,推動全方位互聯互通,幫助有關國家打破發展瓶頸、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成為促進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
馬朝旭表示,中方期待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各方能夠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建設廣泛的伙伴關係,攜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與會各方高度評價共建「一帶一路」對促進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貢獻,認為菌草技術項目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具體措施,表明中國致力於分享創新技術、提高各國民眾生活水平。
菌草技術項目實施國代表表示,展開菌草技術務實合作以來,各國農業和畜牧業發展水平大幅提升,民眾收入不斷增加,荒漠化、水土流失等情況得到顯著改善,農牧民關係更為和諧。各方期待共建「一帶一路」惠及更多國家和民眾,助力國際社會更好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
菌草技術是來自福建省的一項技術,研究人員此前發現一些草本植物可被用於生產多種食品、飼料、肥料以及生物質能源等,還可用於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此外,這項技術不但投入少,而且見效快、效益高。
菌草技術發明人、福建農林大學研究員林占熺在會上表示,20世紀80年代,中國菌業迅速發展,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但農戶大量砍伐樹木用於栽培香菇、木耳、靈芝等菌類,樹越砍越少,導致菌業發展與森林資源保護之間產生了矛盾。
▲菌草技術發明人林占熺。(圖/翻攝自百度)
看到菌業發展和生態保育間的問題,林占熺希望找到一條菌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便從1983年開始試驗用野草培育蘑菇等,3年後獲得成功,從此推開了菌草技術發展的大門。
近幾年來,林占熺已先後到40多個國家進行技術培訓和考察。他驚喜地發現,不少非洲和太平洋島國的農民為了方便記憶,乾脆把菌草稱為「中國草」。林占熺透露,他已與菌草結下了一生的緣分,如今一家人都圍著菌草轉,他把在海外學習生物化學的女兒也拉回國內加入了團隊,今後將進一步在全球推廣這種「中國草」。
▲菌草技術從「一帶一路」走進聯合國。(圖/翻攝自百度)
目前在內蒙古阿拉善、西藏林芝、新疆克拉瑪依、青海貴德縣等海拔不同、氣候不同的很多地方,透過種植菌草治理荒漠化土地的嘗試,都已經取得成功。菌草在治理流動沙丘、砒砂岩等荒漠化地區典型地貌上都有明顯成效。
據悉,菌草不僅可以種植菌類,還可以飼養牲畜,粗蛋白含量可達15%,營養價值較高。菌草技術已被列為大陸──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專案,已推廣至五大洲101個國家,成為落實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