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和元年】蔡錫勳/安倍能成為開創日本新國像大業的第四位銅像嗎?

2019年05月9日 15:08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4月26日曾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圖/路透)

●蔡錫勳/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所所長

皇位繼承萬世一系,二戰後出生的德仁天皇於5月1日即位後,日本全面始動令和元年。天皇會依照每個時代的國民要求,來對天皇像做調整。天皇有天皇像;國家有國家像。國家是「國民的家」,日本新時代「令和」的新國家像是由天皇還是首相所開創?

根據2019年4月30日的NHK特別節目《日本人と天皇》的「即位圖」,1868年明治天皇的即位儀式中,眾臣圍繞著一座直徑約1.7公尺的「大地圖形(地球儀)」,筆者稱此為「俯瞰地球儀的即位儀式」。比對之後的明治維新、富國強兵歷史,「俯瞰地球儀的即位儀式」其實已經反映了當時明治天皇的國家像。很巧的是,第二次安倍政權標榜日本外交的二面旗――「俯瞰地球儀的外交」與「積極的和平主義」,正好酷似明治天皇的「俯瞰地球儀的即位儀式」;安倍首相的「奪回強日本」大戰略也與明治天皇的富國強兵相似。

《日本國憲法》於1947年5月3日起施行,取代戰前的《大日本帝國憲法》,「第一章 天皇 第一條」明文規定:「天皇乃日本國之象徵,亦為日本國民統合之象徵,其地位是基於主權所存在之日本國民的總意」。因此,生於戰亂的明仁天皇於4月30日「退位禮正殿之儀」最後的「お言葉(致辭)」表示:「由衷感謝國民接受並支持作為象徵的我。在此與皇后共同祈願:在明日開始的令和新時代裡,將會和平且收穫豐碩。願我國及世界人們都能夠安寧與幸福」。人受制於情感,有情感才是人。但是人會逝去,希望見證的是永恆的和平。黑暗讓人看見星光,戰爭令人珍惜和平,安寧使人聽見花落花開。成期間日本嚴守和平主義,未參與任何戰爭,建立有別於明治天皇與昭和天皇的和平新典範,所以國民支持明仁天皇並且非常尊敬皇室。

▲ 日本新年號為「令和」。(圖/翻攝自YouTube/日本首相官邸)

德仁天皇於5月1日即位正式開啟令和新時代,並在「即位後朝見之儀」首次的「お言葉(致辭)」中表示:「心懷國民,貼近國民,誓將遵循憲法,履行身為日本國與日本國民統合象徵之責務,殷切希望國民幸福與國家更進一步的發展,以及世界和平」。祝福天皇即位的一般參賀於5月4日在皇居舉行。天皇即位後首次與一般人的「お言葉(致辭)」表示:「願大家(皆さん)都能夠健康與幸福,並衷心祈望我國與諸外國攜手追求世界和平,達成進一步的發展」。德仁天皇用「大家(皆さん)」而非「國民」,顯見新天皇的細心。兩位天皇都提及「和平」,而新年號令和二字也包含和平。德仁天皇將於5月27日首次接見外國元首,也就是以國賓身分訪日的美國總統川普伉儷。

因此,天皇與首相一起成為新國家像的共創人,守護新日本的未來。安倍首相的「俯瞰地球儀的外交」與「積極的和平主義」,結合了明治天皇與明仁天皇的國家像,進入令和元年,開創日本「進一步的發展」。問題是「積極的」這個詞所隱含的意味,特別是修改憲法第九條這緊箍咒。雖然修憲勢力於眾議院與參議院都超過門檻,但是安倍首相卻尚未在國會上提出憲法修改案。1990-91年波灣戰爭是日本改變「消極的和平主義」的轉捩點。當時日本僅提供130億美元而未派人員,之後從伊拉克的侵略解放出來的科威特政府感謝廣告沒有列入日本。此「支票外交」失敗的教訓深深地影響日本安全保障政策。2015年9月19日安全保障關連法的成立便是典型例子。

憲法制定國家方針,「現在正是制定適合新日本自主憲法的時機」是自民黨官網標題,也就是用政治力量修憲,描繪令和新時代的國家像。繼2017年5月3日的《日本國憲法》施行70周年與2018年5月3日的憲法紀念日之後,安倍首相於令和元年5月3日的憲法紀念日也寄聲明影像給修憲集會。安倍首相在影片中表示:「2年前我在這個憲法論壇發布的聲明影像中曾說過:『想要在2020年施行新憲法』,現在的心境依然沒有改變,為了整理環境,讓全部的自衛隊員都能夠帶著強烈的榮譽感去執行任務,所以在憲法明記『自衛隊』,讓違憲爭論畫上句點。我決意站在改革的最前端,好好地完成責任」。這番談話鞏固今年7月參議院選舉的保守勢力基本盤,選後將醞釀另一波修憲運動。

戰後日本在經歷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失去的二十年之後,致力於開創新國家像,追求明治維新、戰後復興之後的第三次奇蹟。筆者幾次經由某位眾議員帶路,從議員會館走議員們專用的地下通道進入國會議事堂時,發現進入國會之後,地毯便增厚許多,議員餐廳裝潢也是充滿明治時期風格。在國會議事堂中央大廳的四個角落,有伊藤博文、板垣退助、大隈重信的銅像佇立在三方。三位都是對議會政治的確立有很大貢獻。這四處都有台座,只有一個台座上沒有銅像。此空位等待第四位偉大的政治家。安倍首相是否能夠成為開創日本新國像大業的第四位銅像?

熱門推薦》
►安倍政權下的日本再生戰略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