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13分鐘的紀錄片道盡父母面對唇顎裂孩子的心痛和北越醫療資源缺乏的困境。(圖/翻攝《植愛》)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羅爺爺,您在天上看見了嗎?」外交部和羅慧夫顱顏基金會今(14)日合作推出紀錄片《植愛》,影片中記錄了3位北越醫師來台受訓後,是如何繼續延續羅慧夫醫師的精神,短短13分鐘的紀錄片更道盡了父母面對孩子唇顎裂時的心痛不捨和北越醫療資源缺乏的困境。
「那時候互相抱者哭,心裡很害怕!」、「真的要用不顧一切來形容,決定留下小孩。」紀錄片一開始,就道盡父母面對唇顎裂寶寶的心聲。《植愛》以2016-2018年期間,來台灣訓練的三位北越女醫師Dr. Lan、Dr. Hang、Ms. Thanh個人生命經驗出發,製作團隊也特別前往河內進行拍攝,實際直擊新生兒手術過程。
Dr. Lan在片中提到,越南大約600至800位新生兒中,就會有一個唇顎裂患者,多數家庭因經濟環境不佳,抑或擔憂當前醫療技術不完善,而放棄治療機會,部分新生兒更是在術後沒有得到後續良好照顧,造成語言、心理、行為等異常,留下生命中許多痛苦的回憶。
除了到台灣學習技術之外,北越醫療資源也相當缺乏。Dr. Lan指出,目前北越沒有任何醫院有「鼻咽鏡」和完整的語言治療,直到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在2018年捐贈了鼻咽鏡,讓醫師可透過侵入式方式檢查,增進手術和語言治療的精確度,提升當地的醫療水準。
▲羅慧夫醫師去年離世,一生都在為唇顎裂病童努力。(圖/羅慧夫基金會提供)
羅慧夫醫師去年12月3日在美國逝世,不少被他指導過的醫師和幫助過患者相當難過。基金會也早在1998年開始推廣「唇顎裂國際援助方案」,期間至9個國家義診,幫助近2000名唇顎裂患者接受免費手術治療,培育20國近170位種子醫師,每位種子醫師回國後,每人每年至少服務100名當地患者,一年就有17,000名唇顎裂患者受惠。
基金會表示,推動「唇顎裂國際援助方案」20年來,看到很多國內外醫療團隊,不斷組團前往醫療技術相對落後的國家進行義診,但義診團離開後,患者後續得不到適當的照顧,也是希望藉由這部影片,讓民眾能同理唇顎裂患者處境。
《植愛》今正式在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官方網站上線。基金會強調,希望在台灣被拒於WHA門外的時刻,這部紀錄片也可讓國際看見台灣醫療事有能力貢獻國際社會的,基金會接下來也會持續幫助其他國家的患者。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