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貝聿銘與他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合影(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華裔美籍建築大師貝聿銘(Ieoh Ming Pei)16日晚間逝世,享蒿壽102歲。這名多才多藝的建築師足跡遍及全球,作品以強大的幾何形狀和宏大的空間為世界各地景觀增添優雅氣息。在他手下誕生的玻璃金字塔使法國巴黎羅浮宮重獲生機,今年迎來建成30周年,建造當時卻因為太過前衛的設計而飽受爭議,如今已然成為世界各地遊客的拍照勝地。
貝聿銘巧妙的融合優雅與科技的現代主義,創造出簡潔、精確的建築峰風格。而身材瘦小的他也以嫻熟的外交手腕而聞名,以此說服客戶將資金投入他的大型作品上,同時與一群工程師和開發商合作。
然而,他的部分設計過去曾飽受爭議,包括羅浮宮主庭院拿破崙庭院中以玻璃和金屬建造的巨大金字塔,周圍環繞著三個較小的金字塔,如今成為巴黎的城市地標。但法國前總統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在1984年公布這項建築計畫時,批評聲浪接踵而來。
貝聿銘當時向參與工程的法國委員報告設計理念與藍圖,就遭受激烈反對。許多法國人認為,貝聿銘的現代主義風格與羅浮宮的經典文藝復興風格及其歷史不符,且金字塔在古埃及是死亡的象徵。當時還有輿論指出,密特朗改造羅浮宮的計畫愚蠢又狂妄自大,且身為美籍華裔的貝聿銘不夠法國化,沒有資格負責這座珍貴的巴黎地標新任務。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如今是重要的地標。(圖/路透社)
密特朗與其支持者最終佔了上風,金字塔正式開工,但工程前期的一年多期間,對貝聿銘來說才是最辛苦的。當年他走在巴黎街頭,總有民眾指著他質問,「你又要對我們(羅浮宮)做什麼?」貝聿銘的兒子貝禮中(Li Chung Pei)16日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也表示,在父親一生職涯當中,這無疑是最為困難的作品。
羅浮宮金字塔在1989年完工,是為博物館主入口,接著有一段樓梯將遊客引向寬敞的大廳。大廳裡光線充足,設有售票窗口、商店、餐廳、禮堂和通往館內其他區域的手扶梯。貝聿銘提到,「幾世紀以來,羅浮宮經歷了劇烈的變化,必須找到正確的時機。我很有信心,因為當時就是對的時機。」
貝聿銘對每一項作品都煞費苦心,研究其用途、建立其與環境的連結,但也對建築藝術及作品可帶來的效應相當感興趣。他曾表示,「在某種程度上,我的目標就只是讓人們在這個空間裡或在周圍走動時能感覺到快樂。但我也認為,建築可以達到某種境界,可以影響人們、讓他們想要為生活做更多事情。我發現這是個很有趣的挑戰。」
En 1983, l’architecte sino-américain Ieoh Ming Pei est désigné comme architecte du projet Grand Louvre. Il imagine alors un accueil central souterrain sous la forme d’une pyramide, gigantesque structure de verre et d’acier de 21m de haut, recouvrant un hall lumineux.#SecretsMW pic.twitter.com/bCbr3L5HDr
— Musée du Louvre (@MuseeLouvre) 2019年5月14日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