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紀念館本館「穹窿頂」藻井彩繪大悲出相圖,撼動人心,成遊客拍照亮點。(圖/記者陳崑福翻攝)
記者陳崑福/高雄報導
佛陀紀念館永久保存高雄市大崗山龍湖庵3座木造「穹窿頂」藻井彩繪大悲出相圖,由於是台灣首例不解體移地保存的佛教古物,相當具有歷史價值,館方配合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於11日上架後,吸引許多旅客爭相目睹,在下方拍照留念。
▲▼藻井彩繪大悲出相圖。
文化部文資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李麗芳主任表示,大崗山龍湖庵創健於1908年,是台灣首座專供女眾修行的寺廟,寺方在1960年曾禮聘台南地區彩繪師傅為大悲樓3座穹窿式藻井彩繪上「大悲出相圖」,堪稱全台第一,非常珍貴。由於大悲樓要拆除重建,決定捐給佛館永久保存。
▲「心」、「佛」藻井。
經文資局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專家及知名學者李乾朗、蕭瓊瑞等人協助,以不解體方式運送到佛館,以國際標準工法進行1年的專業修護,於11日上架佛館本館普陀洛伽山觀音殿上方,為台灣佛教文化與藝術寫下新頁。
李主任說,木構建築最怕火災,傳統建築均用「井」做為造形並於其上彩繪藻類等水生植物,取其水火相剋意思,因此稱為藻井;龍湖庵的3座藻井,繪製了一百多大悲出相圖,以「大悲心陀羅尼經」84句咒語,加上4幅大天王的圖像,依據方位,從中座面對大雄寶殿依據逆時針方向繪製第1至16幅大悲出相圖,再由龍邊到虎邊,依據東,北,西,南四個方位繪製,共88幅,加上藻井上的鸚鵡請佛等16幅佛典故事、詩偈與警世語。
尤其中座藻井的最上方,有兩輪連續環繞其上的「心」與「佛」兩字,意涵「欲見佛土,先淨其心」,字、畫觸動人心,許多旅客看了深受感動,歡喜在下方拍照留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