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電影節入圍內幕/為何《寒單》11項大贏家?評審:台灣才拍得出來

2019年05月17日 17:48

記者洪文/台北報導

第21屆台北電影節「台北電影獎」17日揭曉得獎名單,《寒單》、《老大人》入圍最佳劇情片等11項,成為本屆入圍最大贏家。台北電影節總監李亞梅解密原因,評審團希望在「最佳劇情片」挑選具有大膽、創新、突破的影片,《寒單》是評審都喜歡的電影,他們認為只有台灣才能看到這樣的電影。

►►【台北電影節完整入圍名單】請點此

▲▼《寒單》鄭人碩、黃瀞怡。(圖/台北電影獎提供)

▲《寒單》劇照。(圖/台北電影獎提供)

李亞梅透露,最佳劇情片、導演獎項討論最激烈,尤其是短片、長片導演可否一起競爭導演獎項,畢竟短片篇幅短、瑕疵少,換成長片同樣的難度是否能夠駕馭,而劇情片、紀錄片放在一起也很難比較,紀錄片容易因為剪接或是題材討喜而所影響,因此導演掌握議題方式與美學風格是重要的。

類型片《寒單》入圍11項、《切小金家的旅館》入圍9項最多,並同時入圍最佳劇情片。李亞梅透露,《切小金》是年輕人的電影,這部喜劇節奏很難駕馭,很多演員節奏也掌握非常好,《寒單》則是台灣、外籍評審都喜歡的片,而且是只有台灣才能看到的電影,整體來講製作水準也是高的。

▲▼張庭瑚、林鶴軒(大鶴)、洪言翔 《切小金家的旅館》劇照。(圖/華納兄弟、良人行提供)

▲《切小金家的旅館》劇照。(圖/良人行提供)

李亞梅強調,評審團希望在「最佳劇情片」當中挑選具有大膽、創新、突破的影片,《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已經在票房上獲得觀眾認同,在競賽當中就會比較吃虧一點,而《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狂徒》則在「最佳藝術貢獻獎」鼓勵這些影片在技術上的突破與肯定。

影帝、影后入圍者涵蓋長片、短片演員,李亞梅透露,評審在討論演員部分則沒有顧慮長片、短片,而是演員是否把這個角色確立完整,而不會對角色的建立擺盪、模糊,同時展現出不同的角色層次,包括這個角色在一部影片轉折、變化以及細膩程度,而不是單一一場演得好而已。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劇照。(圖/好好看文創/滿滿額娛樂提供)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劇照。(圖/滿滿額娛樂提供)

藍正龍導演處女作《傻傻愛你,傻傻愛我》只有入圍女主角、編劇2項,李亞梅表示,其實評審還蠻喜歡的,整體完整度很高,演員表現蠻整齊的,也有創意上的突破,郭書瑤在片中的角色年齡18歲,即使與她現在的年齡相差10歲,評審仍認為「無違和」,非常自然且不容易。

談到本屆劇本整體水準,李亞梅坦言,劇本確實是台灣電影產業最弱的一環,產業沒有環境提供創作,「評審也很掙扎,後來我們有了共識,在入圍階段以鼓勵為主,選出優點多的影片,當然每部片都有缺點,但不要因為有些缺點就全盤否定,特別艱難,更要鼓勵。」

▲▼郭書瑤《傻傻愛你,傻傻愛我》劇照。(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傻傻愛你,傻傻愛我》劇照。(圖/台北電影節提供)

本屆評審涵蓋產學界及影評等專業人士,分為初選、複選及決選三階段,初選評審分為劇情長片、紀錄片、短片及動畫片四類,各自組成初選委員選出作品進入複選,複選評審則由通過初選的作品中決定本屆入圍名單,決選名單則將加入多位專業人士,與複選評審組成評審團,共同決定本屆得主。

初選評審共計16位,並分為四大類評選,劇情長片類包括張哲鳴(資深記者、影評人)、葉育萍(製片人)、傅天余(導演、編劇)、許肇任(導演、編劇)、黃銘正(導演);紀錄片類有周東彥(電影、劇場導演)、黃嘉俊(導演)、李家驊(導演、電影學者)、黃惠偵(導演)、薛常慧(導演、電影學者);短片類有張三玲(選片人)、曾英庭(導演、編劇)、陳鈺杰(導演、編劇);動畫片類有張晏榕(動畫導演、電影學者)馬匡霈(動畫導演、教育工作者)、楊詠亘(動畫導演)。

複選評審則包括陳慧(編劇)、赤塚佳仁(藝術總監)、雷震卿(剪接師)、許志遠(配樂)、張榕容(演員)、王佳惠(造型設計)及陳芯宜(導演),由以上7名選出本屆台北電影獎入圍名單,所有獎項的得獎名單,將由7位複選評審及4位決選評審共同選出。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