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台灣超過20歲以上的成年人,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但將近500萬位患者中,卻有1/3不自覺,確診患者中,能良好控制疾病者,也僅在3至5成之間。醫師分享,許多患者拒吃高血壓藥的原因就是「怕傷腎」,殊不知高血壓才是傷腎根源,民眾不應有錯誤迷思。
腎臟如何影響血壓?馬偕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李應湘表示,腎臟的交感神經若過度活化,會導致腎素分泌增加,進而提升鈉再吸收作用、降低腎臟血流,導致血壓升高。因此,對於服藥難以控制的「困難型高血壓」,也可透過「高血壓導管治療」電燒交感神經穩壓。
李應湘解釋,困難型高血壓舊稱「頑固型高血壓」,佔了所有高血壓患的1%,其定義為服用3種以上降壓藥達最高劑量,持續一個月血壓仍無法達控制目標者。他曾收治過一位男性患者,就數少數1%,換了5、6種藥仍無法降壓,才40多歲就兩度中風,後來是從腎臟著手,才讓血壓不再亂飆。
▲馬偕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李應湘。(圖/記者嚴云岑攝)
台灣高血壓學會與中華民國心臟學會自2017年起,已將「高血壓導管治療」列為治療指引,迄今已累積190例患者,根據臨床統計,術後6個月無人出現安全風險事件,全球累積的5000例患者中,至今也未有安全疑慮事件傳出。
李應湘表示,「高血壓導管治療」是從患者鼠蹊部植入導管,進入腎動脈後以微能量降低默觀過度活躍的交感神經活性,達到降壓的效果。
不過,患者要接受此治療,還是得滿足5大要件。除了門診血壓高於150/90毫米汞柱、24小時平均動態血壓高於135/85毫米汞柱外,還要符合使用3種以上降壓藥達最高劑量、合併有心腦血管疾病或器官受損、無法按時服藥、難以忍受藥物副作用,以及繼發性高血壓治療後持續3個月仍無法獲得足夠控制。若有以上情形,都可在醫師建議下自費治療。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