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皿中的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超級真菌」、「超抗藥性」、「致死率高」等等新聞關鍵詞近期引發新聞熱點。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一經曝光,「恐慌」之聲紛紜,有的人甚至喊出了「生化危機」。大陸發現首例耳念珠菌感染病例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教授王輝認為,並非所有類型的耳念珠菌都具有「超級真菌」級別的殺傷力,大陸現存的18例感染病例不似美國的病例那般嚴重,也並非無藥可救。
「耳念珠菌」對抗生素具有強大的抗藥性,一旦被感染就很難根治,近半數的病患都在感染後90天內死亡,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enters of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將它列入「緊急威脅」病菌名單。目前,全球約30個國家出現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大陸至今發現18起耳念珠菌病例。
所謂「超級真菌」是對它威力的描述,首先這是一種不容易被識別出的真菌,非常容易跟一種常見的普通真菌混淆;其次致病性強;最後是對多種抗生素產生耐藥性,致死率高。
大陸2018年5月報導了首起耳念珠菌感染病例。菌株分離自北京一名患高血壓和腎病綜合症的老年女性患者的肺泡灌洗液中。據《澎湃新聞》報導,發現這起感染病例的王輝教授表示,與多個國家此前報導的多重耐藥菌株不同,這例菌株對臨床常用的抗真菌藥物均敏感,硫酸銅甚至對它有很強的生長抑制效果,「這意味著有藥物可以對這名患者進行治療。」
耳念珠菌這個菌種就像一個大家族。北京大學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教授劉偉認為,每個「菌種」的「菌株」都是不同的個體,「體質」也不一樣,「就像你怕熱、我怕冷一樣,耳念珠菌不同的菌株對藥物的敏感性也是不同的,有的對藥物就很敏感,有的就體現出高耐藥性」。
在耐藥性方面,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已經發現對現有的三類抗真菌藥物全部耐藥的病例。在美國,大約90%的耳念珠菌對氟康唑 (Fluconazole)具有抗性,約30%對兩性黴素B兩性黴素B(Amphotericin B)具有抗性,不到5%對棘白菌素(Echinocandins)具有抗性。
王輝表示,大陸的耳念珠菌感染不如國外報導的嚴重,還都只對氟康唑耐藥,「另外,除了瀋陽地區的回顧性研究為以前病例,其餘3例病例都是即時監測發現的,而且相關醫療機構均及時採取了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並未發現耳念珠菌的傳播和對醫院環境的污染。」
分析耳念珠菌在國際上新一輪暴發的原因,王輝認為,「最近的暴發可能是由於此前的真菌檢測技術不太精確,將其錯誤鑒定為其他菌種,並沒有將其作為一個新菌種鑒定出來。」
醫療機構的臨床實驗室鑑定真菌,大多通過生化和質譜兩種技術手段。但這兩種檢測技術都對設備的數據庫具有很強的依賴性。王輝介紹,「2017年以前由於人們對耳念珠菌的認識有限,大多數實驗室常用的自動化檢測系統資料庫中,並沒有耳念珠菌,這也是耳念珠菌很容易被錯誤鑑定為希木龍念珠菌等相似念珠菌的原因。而目前,絕大多數廠家均已對自動化檢測系統進行了更新,在資料庫中添加了耳念珠菌的相關資料,臨床生化和質譜鑑定已逐步覆蓋了耳念珠菌。」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