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攻防戰!除了郭台銘 一張圖看這些人也喊內閣制

▲▼郭台銘、朱立倫、王金平、賴清德、馬英九。(合成圖/ETtoday資料照)

▲郭台銘、朱立倫、王金平、賴清德、馬英九。(合成圖/ETtoday資料照)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2020總統大選開始準備進入白熱化階段,台灣憲政體制與內閣制議題再度受到討論。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拋出支持內閣制後,其他已表態參選2020總統大選的前新北市長朱立倫、前立法院長王金平、前行政院長賴清德也紛紛針對內閣制發表看法,前總統馬英九日前在演講中也支持內閣制的精神。這些政治人物為什麼支持內閣制?《ETtoday新聞雲》將帶您瞭解。

郭台銘:改善總統有權無責,行政院長無權有責的怪象

積極爭取國民黨總統初選提名的郭台銘首先拋出支持內閣制,他受訪時表示,「現在的總統權力太大」,許多總統在選舉時都說要增加行政院長的權力,當選後享受權力的滋味,就沒有履行,形成「總統有權無責,行政院長無權有責」的怪象,因此,他支持內閣制,當選後兩年就會推動,並讓立委能兼任部會首長。

▲▼郭台銘於「圓桌論壇」發言。(圖/記者林敬旻攝)

▲郭台銘。(資料照/記者林敬旻攝)

王金平:內閣制是台灣應該思考的方向,能做到權責相符

王金平表示,國家若要走向內閣制仍有待討論,須取得社會的共識,「修憲不是那麼簡單的事」。王金平提到,內閣制是他一向的主張,也是台灣應該思考的方向,能做到權責相符,他從馬英九就任總統時就一直提出,還邀請所有國民黨籍立委向馬英九表態,但馬英九當時說「不要現在提,我任內一定會提出」,結果馬英九在任內沒有提出。王金平強調,只要大家有共識要修憲,「我當總統一定會有信心加以在立法院通過」,通過後再交給全國人民來複決。

▲▼國民黨「吳王會」會後記者會,王金平。(圖/記者李毓康攝)

▲王金平。(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賴清德:恢復閣揆同意權,取得立法院的支持,政策推動有效率

總統、行政院長,權責不相符,賴清德也有所感。賴清德卸任行政院長時表示,台灣必須憲政改革,憲政改革的範圍很廣,不論總統制、內閣制或雙首長制,即使仍維持雙首長制,國會議員都應該要能夠擔任部會首長,縮短立法和行政的落差、提升行政效率。他近日也強調,未來若當選總統,會召開憲政改革會議,凝聚社會共識,並主張恢復閣揆同意權,取得立法院的支持,這樣的民意,後續行政院推動政策時會更有效率、更有力量。

▲▼賴清德機場談話。(圖/記者季相儒攝)

▲賴清德。(資料照/記者季相儒攝)

朱立倫:若推行內閣制,閣揆不再由總統派任,而是經過立法院同意再組閣

朱立倫近日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表示,若要改為全面內閣制,要先改一件事,「回復原本憲法規定的閣揆同意權,閣揆不再只是總統派任,而是經過立法院同意再組閣,等於有了民意支持,會變成準內閣制。」在台灣的體制下,總統被視為有權無責、行政院長有責無權,從前總統陳水扁、馬英九,到現任總統蔡英文,三個總統一共換了15個行政院長,但實際運作政府的是內閣,若閣揆和部長像走馬燈,政局當然不穩定。

因此,朱立倫傾向內閣制,讓憲政體制趨於穩定,否則「閣揆像是總統的小媳婦」,事實上,2016總統大選前,剛接任國民黨主席的朱立倫即拋出內閣制修憲。

▲▼朱立倫【蔡英文執政三年總檢驗】記者會,朱立倫。(圖/記者季相儒攝)

▲朱立倫。(資料照/記者季相儒攝)

馬英九:台灣應該要依照內閣制精神,由國會多數黨推荐行政院長人選

針對台灣憲政體制改革再度成為討論焦點,馬英九日前在演講中就表示,不反對內閣制,但現行憲法是雙首長制,如果總統與國會多數黨屬同一政黨,就是總統制;如果總統與國會多數黨分屬不同政黨,就是內閣制,應該由國會多數黨推荐行政院長人選。

馬英九認為,我國現行的半總統制(雙首長制),同時有總統與行政院長兩個首長,權責區分不易,因此,台灣應該要依照內閣制精神,由多數黨組閣。

▲▼馬英九、吳敦義記者會。(圖/記者李毓康攝)

▲馬英九。(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韓國瑜:總統兼行政院長

2020總統大選外界除了關注藍綠兩黨最後將由誰出線,憲政體制方面也成為近期熱門話題,相較於郭台銘、王金平、賴清德、朱立倫、馬英九表態支持內閣制,也表態參選2020總統大選的高雄市長韓國瑜卻持不同的看法,他認為若要改變台灣總統有權無責的現況,會觸及修憲問題,因此,他大膽假設「未來修憲有沒有可能、總統本人兼行政院長,直接對立法院負責?」不過,自己是跳脫式思考,以台灣現況,離自己提出的假設狀態仍有很長一段路。

▲▼高雄市長韓國瑜於「圓桌論壇」發言。(圖/記者林敬旻攝)

▲韓國瑜。(資料照/記者林敬旻攝)

▲▼內閣制救台灣。(圖/記者李帛窈 整理製表)

▲內閣制救台灣。(圖/記者李帛窈 整理製表)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