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紹堅/廈門報導
廈門最近吹起一股「台式早午餐」旋風,台灣人每早都要光顧的早餐店,最愛吃的蛋餅、鍋燒意麵都原味登陸。這股旋風背後,有一間名為「叨天樂活」,由單親媽媽楊玉玲,跟六位台灣「90後」合開的早午餐店,年僅28歲的執行長吳柔萱表示,剛到廈門時,經歷過許多不順利,但幸好是一群好友「組團」來打拚,「一個人沮喪,其他人就會來鼓勵,大家一起想辦法,再大的難關都能撐過去!」
「叨天樂活」最早是從南台灣的高雄起步,吳柔萱介紹,他們第一家店開在楠梓的高雄大學附近,最早是總經理兼研發經理的「楊姊」楊玉玲在經營,主要的客群就是大學生們,因為價格便宜,販賣的品項多,還有獨特的創意料理,生意很快就做起來了,也逐漸擴大經營,從最早只有一間小店面,到好幾間分店。
▼執行長吳柔萱擁有丙級廚師證照,除負責監督整個團隊的績效。
談到來廈門的契機,吳柔萱笑著說,其實還是客人給的建議,「我們的店就在大學旁邊,常常有陸生來消費,他們在回大陸前,突然說,如果回去後,吃不到台灣的早午餐,一定會很想念,並告訴我們,大陸的早午餐店並不多,走台式風格更少。」也就是這一番話,讓楊玉玲及吳柔萱對大陸的早午餐的市場起了興趣,並於2017年來到廈門考察。
考察之後,吳柔萱他們發現,當地人的早餐大多是麵包、饅頭、油條、抄手,沒有台式的早餐店,也沒有台灣人最愛吃的蛋餅、吐司蛋等,早午餐的經營方式也幾乎沒有,「我們開了店以後,客人除了對餐點好奇,也對我們的經營方式好奇,很多人都會問,我們賣的到底是早餐,還是午餐,代表早午餐在這裡真的是新的概念,這跟台灣的情況有很大不同,台灣早午餐四處可見,市場已經很飽和了。」
▼營銷經理Johnson個性外向,開分店的交涉大部分都是由他處理。
叨天樂活的經營現在已上軌道,分店也正在籌備中,但剛來廈門時,其實也有過一段撞牆期,團隊內的28歲的營銷經理Johnson告訴記者,團隊2017年就來廈門考察,但店卻一直到2018年9月才開幕,很多力氣都是花在申辦當地的商標、登記、許可,還有處理水電、裝潢等事項,「我們對大陸文件的申辦方式不太了解,很多時間都花在跑程序,還有他們租房、水電、裝潢的習慣與法規也跟台灣不同,耗費了不少心力。」
開店之後,挑戰才真正開始,Johnson表示,一開始沒有知名度,所以客人很少,為了宣傳,他每天一早會揹著三明治到街上叫賣,並提供試吃,「我們的營業時間是早上6點半到晚上9點半,算是比較長的,初期常常是從一大早拚到快半夜,收完店後大家又要開會,處理一些業務,然後隔天又是一早起來,睡眠時間常不到5個小時。」
▼叨天樂活的餐點「台味十足」,也是很多在廈台灣人的精神寄託。
那段最艱苦的時期,Johnson也曾想過要放棄,乾脆回台灣做老本行,但每次只要有這種念頭,「組團」的優勢馬上就又會把他拉回來,「我們是一個團隊,大家除了是同事,也像朋友、家人,想放棄時,看到夥伴們也是一起在吃苦,就會覺得其實也沒那麼累了,大家也會互相鼓勵,能一起聊一聊、想辦法,很多原本覺得很難的事情,突然就簡單多了,所以1+1絕對是大於2,甚至能達到3或4的!」
現在來到廈門的七人團隊,也都是在台灣的早午餐店裡結識的,28歲的營運經理Jenny表示,她大學就開始在樂活打工,當時就讀屏科大,樂活屏東店就在附近,一開始只是一份打工而已,但後來對餐飲業產生了興趣,還在這裡認識一群好夥伴,「會來廈門發展,就是希望能在這裡做出一點成績,把早午餐的品牌發展起來,但要是沒有這群夥伴,可能很難下定決心離鄉背井,過來打拚。」
來到大陸工作的這段時間,團隊內的成員適應上沒有太大問題,Johnson認為,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有一群好夥伴的陪伴,「一群台灣人住在一起,到了哪裡,那裡就跟台灣差不多了。」不過,Johnson也強調,並不能因為這樣就少跟當地人來往,「大陸的想法,跟台灣還是有很大的不同,不管是生活方式、飲食喜好,還是做生意的習慣,不是好壞的問題,但如果了解太少的話,做生意會走很多冤枉路。」
「叨天樂活」主打台式餐點,賣點的就是台灣口味、台式服務,28歲的品管經理Ian說,味道方面,他們要求的就是忠於台味,所以很多食材都是從台灣帶來的,「像是鍋燒意麵,這個東西只有在台灣有,我們就是從台灣先寄到金門,再從金門送到廈門,還有蘿蔔糕,我們希望是可以吃到蘿蔔的那種,在廈門找不到,那一樣,從台灣運過來,雖然成本高很多,我們的採購經理嵃棠還要親自搭船去搬貨,但這就是我們對台灣味的堅持。」
▼品管經理Ian(最後方)負責檢驗餐點品質。
服務方面,Johnson提到,他們不像有些台灣企業,會喊制式的口號,但就是講求親切,把客人都當成朋友,「看到客人就點頭、微笑,熱情招呼客人,記住客人的喜好,像有很多客人來吃,都會直接說,要吃老樣子,要吃一樣的,我們就是希望能讓他們感到貼心,就算餐點可能不合胃口,至少對我們的服務是滿意的。」
「叨天樂活」最近正在籌劃多家分店的開設,Johnson指出,開分店最怕的就是品質變調,失去原來的味道,所以之後分店開幕後,團隊中的成員會分散出去執掌,「最懂台灣味的就是台灣人,我們希望每間店裡最少要有一個台灣人在,而且主打的是台灣品牌,客人真的看到是台灣人在裡面工作,也更能感受到我們的『台灣味』。」
▼財務經理妍妍處理團隊內大大小小的收支報表。
近年越來越多台灣青年來到大陸打拚,Johnson也非常支持,他說,自己是一個愛冒險的人,之前也在澳洲打工過,覺得可以離開自己長久生活的地方,到外地打拚是很浪漫的事情,「我們很希望有更多台灣人加入團隊,一起拓展分店,所以也面試過一些人,他們有的會認為,在台灣就很穩定了,為什麼要到外地,說的有道理,但我覺得,趁年輕離開生活這麼久的環境, 去做做別的工作,去體驗新的事物,不管方向目標為何,都是個好經歷,至少不會四、五十歲才想說,這輩子好像都沒有踏出去,一直做著相同的事。」
最後,Johnson告訴記者,「跨出去了,嘗試過了,不論成功失敗,至少不會後悔,不過,我們一定要成功!」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