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不停 北越成電子業新基地!郭台銘:我12年前就佈局了

▲▼國民黨總統初選參選人郭台銘電電公會致詞。(圖/記者李毓康攝)

▲鴻海董事長、國民黨總統初選參選人郭台銘指出,南韓與台灣的出口產品相似度高,未來是產業面強勁的競爭對手,對於美、中兩大經濟體絕對不能擇一。(圖/ETtoday新聞雲資料照)

政治中心/台北報導

美中貿易戰煙硝四起,對全球GDP造成衝擊不小,局勢動盪不安,各界學者評論對台灣產業鏈的影響,有弊也有利。鴻海董事長、國民黨總統初選參選人郭台銘指出,南韓與台灣的出口產品相似度高,未來是產業面強勁的競爭對手,對於美、中兩大經濟體絕對不能擇一,「策略是左右逢源!」重新配置產品資源。

談到兩岸與美國的關係,郭台銘預測,貿易戰不會持續太長時間,取而代之的是全球科技戰爭興起,「經濟背後需要靠科技支撐!」科技實力是拉拔經濟體成長的基石,產品單價若無法提升,凸顯附加價值的優勢,所有中小企業價值等於歸零,不僅如此,科技整合成面會影響單位生產效率問題,屆時金融、股票市場失去戰力,台灣人賺不到錢。

針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藍圖,郭台銘提出東進、西和、南拓、北接的策略,重塑全新的供應鏈,首先主張簽訂台美FTA(自由貿易協議)讓台灣製造業進美國。

▲▼郭台銘聯訪行程。(圖/記者李毓康攝)

▲郭台銘2007年前進北越開發,如今成果豐碩。

外國媒體《華爾街日報》指出,越南輸美的增幅成長更大,由15%增加34%,美國自南韓的進口增速也倍翻,今年第1季成長率18%,去年第4季時只有9%。貿易轉移的關鍵,最大原因可能是中國商品運輸改道的原因。

郭台銘說,當初介紹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前往越南投資,推動製造業研發,現在三星90%智慧手機在當地生產,已成為最重要的戰略基地。回憶這段往事,郭台銘早在2007年從圳龍華廠出發,沿途經過廣西抵達北越河內,觀察這條300多公里的跨過陸運道路,相較之下海運耗時1周,這段陸路運輸全程只需花21小時,於是在北越買地建廠,無奈隔年爆發金融海嘯,拓廠計畫只好暫時停擺。

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迄今,越南成企業轉進設廠的重要基地,尤其北寧成為電子業和運輸業大動脈,當年他預言的那條經濟運輸幹道,從南寧到北越河內,陸運只需6到8小時,吸引更多企業集團紛紛入駐興建工廠,「其實新南向政策,鴻海已經走了三年。」如今捲土重來,鴻海在北寧省桂武工業區建立第一座工廠,地理位置優越,未來將積極佈局全球,帶動改革拼經濟的序幕。

同時,郭台銘認為可以透過FTA進軍東南亞、印度、西亞(中東)市場,開拓台灣 「後廠」成為帶動整個亞洲經濟的成長樞紐,例如發展印度經濟體,必須建立製造業基礎,台商可以依照製造能力優勢即早布局,掌握13億市場商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