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白雲鄂博礦區」的稀土礦床。(圖/路透社)
記者蔡紹堅/台北報導
美中貿易戰越演越烈,中國大陸近日出現許多以「稀土」反擊的聲音,外界也認為稀土會是最有威力的「殺手鐧」。不過,最早的「稀土霸權」其實是美國,研究領域之一為國際貿易經濟與政治的嘉義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黃子庭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時表示,美國60年代就開始開採稀土,一直到90年代因勞力成本及環境保護的考量,改向中國進口後,霸權地位才讓出。
稀土是17種存在於礦物中的化學元素的總稱(鈧、釔、鑭等),被廣泛應用於電子、機械、國防工業等尖端產業,包含生活中常用的智慧型手機、LED燈、電動車、光纖電纜,以及國防上的導彈、雷達、衛星都有稀土的痕跡,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
▼嘉義大學財金系黃子庭副教授。(圖/黃子庭提供)
30年前「稀土霸權」是美國
中國大陸是目前全球稀土最主要的產地,開採量佔全球70%以上,市佔率也高達90%,但最早出口稀土的其實是美國,黃子庭指出,「美國從1960年代開始開採、生產稀土,最著名的產地就是帕斯山脈(Mountain Pass),直到1980年代,產量及出口量都位於領先地位。」
不過,隨著中國在1980年代加入稀土的開採後,美國、歐盟、日本等稀土生產國都大幅減少了生產量,轉為進口中國的低價稀土,「從此之後,中國就逐漸成為全球稀土供應的最大國,也就是新的『稀土霸權』(rare earth hegemony)。」
黃子庭並提到,稀土(rare earth)雖以「稀有」命名,但在地殼的含量其實高過黃金、鑽石等礦物,算是相當豐富的,然而,在提取、煉製上有較高的難度,提煉出來的可用量稀少,「此外,由於可用量稀少,挖掘的量大,提煉的程序複雜,對環境的破壞也非常大,在環境導向為主流的現代,很多國家都對生產稀土卻之不恭。」
▼露天開採的稀土礦床。(圖/路透社)
中國後來居上的「三個優勢」
中國能夠成為稀土霸權,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是礦藏豐富,且種類齊全,黃子庭表示,中國擁有的稀土是佔全球稀土礦藏的37%以上,並擁有全部17種稀土種類,這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的條件。
第二,中國有低廉的勞動力,能夠出口大量低價稀土,因此能快速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稀土市場的領先者。
第三,稀土是一項高污染的產業,開採必須付出高額的外部環境成本,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中國的稀土的開採被視為重要國家戰略,在經營及技術開發上都有很大的投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先前赴稀土重要產地江西贛州考察時,就特別指出,要加大稀土科研的投入,並提到稀土是重要戰略資源。
嘉義大學財金系黃子庭副教授指出,中國擁有全球稀土市場的支配地位,不但能影響到中國國內本身的供應,更被視為對國際事務有更大的發言權和影響力,可對稀土需求殷切的國家如歐盟、美國、日本等進行制裁, 因此稀土也被視為能賦予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發言權的重要利器,與進行「資源外交」的工具。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