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南院2019年度國際大展「交融之美-神戶市立博物館精品展」。(圖/記者翁伊森翻攝,下同)
記者翁伊森/嘉義報導
故宮南院2019年度國際大展「交融之美-神戶市立博物館精品展」日前登場,歷經兩年籌備期,也是神戶市立博物館歷年來在亞洲地區最具規模的海外特展。配合此次神戶展品,故宮也精選館藏,並從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荷蘭國家博物館、荷蘭德夫特王子博物館等借出精品,一起呈現16至19世紀東、西方文明交流的精彩故事。
故宮院長吳密察表示,「交融之美展」是東、西方博物館館際合作的精彩之作,希望能從多元角度探討當時發生在東亞海域的文化交流,及臺灣在此國際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
神戶市立博物館館長大谷幸正指出,在日本,融合西洋元素的作品通稱「南蠻藝術」,是神戶市立博物館館藏的核心,此次出借155件精品展件中,狩野內膳的代表作《南蠻屏風》是日本法定的重要文化財,生動描繪了16、17世紀日本與西班牙、葡萄牙間傳教與貿易的情景,構圖卓越且質地鮮豔細緻,保存完整,看不出已有400年歷史。
故宮南院表示,「啟航!前往新世界」、「長崎:交會的人與物」展覽單元中的《東印度地域圖》及《坤輿全圖》等多款地圖,是當時東亞人認識新世界的有趣視角;19世紀《阿蘭陀人持駱駝渡來》長崎版畫,畫的是長崎在16世紀時,荷蘭人運來一對波斯產的單峰駱駝,雙雙對對甜甜蜜蜜,當時的日本人只見過雙峰駱駝,這種單峰駱駝還被認為假駱駝呢﹗另一幅故宮所藏的《額摩鳥》其實就是食火雞,但對當時的東亞人來說,是何等奇幻﹗這些隨著南蠻貿易傳入的珍禽異獸,在中、日畫家的眼中都充滿驚奇。
當年風靡全球的瓷器也有跨國合作精彩案例。例如景德窯與有田窯都依荷蘭普隆克設計稿燒製《傘下仕女紋盤》,同樣構圖卻有不同風情,觀眾可以現場比較;特別商借自荷蘭德夫特王子博物館的《港景盤》則有荷蘭德夫特、中國景德窯及日本有田窯所製造的三款,乍看相同,細看卻有繪畫技巧的不同,「荷蘭設計、東亞製造」早有先例,令人驚嘆!
「中國畫風及西洋風」單元介紹黃檗宗之普及,以及南蘋畫派精細寫實的工筆畫風對日本繪畫的啟發,沈南蘋《獅子戲兒圖》、郎世寧《仙萼長春 牡丹》及多組主題畫作對照,可見其中關聯;利用線條強調空間透視感的「蘇州版畫」則影響日本浮繪風格發展,觀眾不妨隨者展覽動線仔細品味,彷彿用無人機空拍的蘇州版畫及浮繪始祖《見兩國橋夕涼》等作品的視覺趣味。
「從異國情調邁向現代世界」單元呈現歐亞藝術在日本「本土化」的結果。去過神戶的人,對北野異人館的特色建築應不陌生,《攝州神戶海岸繁榮圖三聯作》中讓人得以想像神戶1868年做為國際港灣都市的繁華景象。素胎上施以白化妝土再以藍彩(青料)描繪圖樣的「京阿蘭陀」軟陶,則是從荷蘭德夫特陶器得到靈感,此類作品在當代陶藝也很受到喜愛,《藍彩西洋風景圖刀架》是目前已知結構最複雜的作品。
「交融之美-神戶市立博物館精品展」展出逾180件絕妙精品,第一檔展期自6月6日至7月21日、第二檔自7月26日至9月8日止,這場東西相遇的異國風情,也是新舊交錯的文化創意體驗。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