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E劇場/國人預立遺囑風氣不高 律師點破四大原因

▲寫字,辦公,獨處,寫作,筆記,工作。(圖/pixabay)

▲ 律師劉韋德指出,國人預立遺囑風氣不高有四大原因。(示意圖/pixabay)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雖然國人已漸知預立遺囑有許多好處,且近幾年預立遺囑件數已逐漸增加,但國人預立遺囑的風氣始終不若歐美國家,根據律師劉韋德分析,國人預立遺囑比例不高主要有「四不」原因。

第一不/「不想」

由於國人傳統上仍比較忌諱談死,尤其是上了年紀的民眾,雖心知死亡必然降臨,但因出於對死亡的恐懼,故多不喜歡主動談論接觸和死有關的話題,而預立遺囑的核心就是對於死亡後的安排,因此就產生一種潛意識的抗拒,而做人子女的因擔心被誤會,也不敢主動與父母談論立遺囑的事情,因此往往就耽誤了立遺囑的時機。

第二不/「不急」

根據內政部統計,國人的平均餘命已超過80歲,很多人都覺得自己還年輕,身體狀況好像還可以,所以就覺得沒有寫遺囑的急迫性,甚至已經70多歲了,還覺得自己可以多活幾年,因此往往就將預立遺囑的事情拖著,但有時事情突然發生時,想寫也來不及了。

第三不/「不會」

由於遺產繼承牽涉到許多艱澀法令,各種遺囑方式又非常嚴格,民眾往往弄不清楚,因此造成民眾想要預立遺囑時的一種障礙,積極一點的人會花錢去找公證人或律師協助,但多數民眾都是拖著放著,到了最後就變成來不及寫。

第四不/「不知」

多數的民眾,平時並不會去想自己身後事的問題,因此就算知道怎麼寫,但真的到了要動筆寫遺囑時,往往不知如何下筆,尤其是關於財產分配問題,因事涉公平因素、感情因素,以及和各繼承人動態關係隨時會改變等複雜因素,都常令想立遺囑的人猶豫不決,不知如何下筆。

以上四種原因,「不想」和「不急」是心態面的問題,「不會」和「不知」則是技術和操作面的問題。

▲▼劉韋德律師自費近百萬創設免費App「777遺囑產生器」,讓民眾可以上網自行設遺囑。(圖/記者李蕙璇攝)

▲ 劉韋德律師。(圖/資料照)

心態面的問題,只能靠自己去改變觀念,預立遺囑並非觸霉頭,反而是積極豁達的人生態度,旦夕禍福的道理每個人都懂,明天不一定會理所當然的到來,且根據統計,人過了60歲以後,死亡率就會明顯逐年攀升,及早預做準備,就是最好的人生態度。

技術和操作面的問題,則可平日多吸收遺囑相關常識,也可平時常練習寫自己的遺囑,寫的過程中,會讓自己去思考很多以前沒想過的問題,經常練習寫,到有一天要立正式遺囑時,就可以很快的完成。

【劉韋德律師小檔案】

台大法律系畢業,擁有律師執照,擅長財產繼承、遺囑撰寫教學、遺產分配、房屋買賣等案件。

《ETtoday保險雲》邀請到擅長房屋財產繼承、遺產等相關法律規定的律師劉韋德,開闢「遺產E劇場」專區,不定期和讀者分享《民法》、《保險法》等常見實務見解,透過故事舉例的方式,邀請讀者認識法律中的奧秘。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