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凱/一個「自貿特區」治台灣大病

2019年06月12日 11:48

▲筆者認為建立特區的一大優勢,就是可在一封閉區域內跳出窠臼,依特別條例逃出教育部魔掌,引進全球頂尖大學及技職學校在區內設立原汁原味的分校。(圖/記者林柏安攝)

馬凱/社會企業公約基金會創辦人,經濟評論家,《經濟日報》前總主筆,中華經濟研究院前研究員。

30年來,臺灣經濟成長率從傲人的兩位數一路下滑,竟已淪落至保2、保1的慘況。不但今非昔比,連全球平均成長率也瞠乎其後。其故安在,頗值得認真探索。若干不明就裡甚至企圖為執政者辯護的學者專家,乃以臺灣已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成長率自不能與落後國家相提並論自我安慰。但即使環顧全球許多此臺灣先進百年的國家,除了深陷數個「失落的10年」的日本之外,忝列臺灣之後者,亦不多見。

與令人汗顏的成長率同步的,是倒退16年的平均薪資、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因年輕人養不起、不敢生而忝居全球之末的出生率,以及少得可憐、只堪與北韓等全球最落後國家同日而語的外人投資等等。昔日睥睨四顧,將諸多落後國家拋諸身後,在人類經濟史上創造奇蹟,敢稱不世之雄的臺灣,所以落到如此田地,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其實問題還真不少。信手拈來,即可舉出十大病。其中許多已病入膏肓,若不大刀濶斧痛下針砭,來日的臺灣只會更進一步沉淪,不知將伊於胡底。

這十大病大抵都是長久的失政、遷延、偏弊等等積漸而成。30年來主政者非但不知求治,甚且懵然不知其存在。如今沉痾已如是深重,即使有天縱英明的領導者下大決心力求根治,怕也是難上加難。然而,情勢愈是嚴峻,我們愈沒有絕望的權利。尤其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百姓將無法再坐視不顧,必將殷殷期盼有為的領導者以霹靂手段,凝聚全民意志,共同面對既不痼疾,勇於對治。或許,置之死地而後生,我們在眾志成城的共同努力下,能於困境中打開一條光明坦途。

殊可慶幸的,是眼前正有一帖妙藥,足以一舉根除為害全民的十大病,讓台灣立時起死回生,再見新機。幾已病入膏肓的第一大病,就是半世紀來,主政者從未用心思索經濟發展的第畧與方向;只是因循故技,抱殘守缺,一味消費60年代初期先賢所開創的道路,坐享其成。甚至時已移勢已易,一條老路已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仍不知憬悟,睜開眼來,為臺灣找出新的出路。

50年代,國民政府新敗之餘,倉皇撤台。一聞始藉著保護主義及土地改革尚見起色,唯數年之間國內市場飽和後即坐困愁城。幸賴尹仲容與幾位國內外經濟學者領先全球落後國家,從事第一次經濟自由化、改革滙率制度、引進夕陽產業,有效運用質優而低廉的大量剩餘帶動力,推展加工出口業,創建全球第一個世界工廠。遂帶領台灣經濟勇猛躍進,30年間,平均成長率高達9%,打破世界紀錄,終得躋身已開發國家之列。

但80年代,在內外交逼之下,加工出口業幾於1986年一年之間,出走殆盡;經濟主要推力頓失,成長率一路下滑。其後幸因台商輾轉遷往對岸,大力開創出超大規模的世界工廠,大量進口台灣中上游產業生產的原材料、零組件,台灣才得以苟延殘喘20餘年。不幸的是,2008年中共悍然宣佈關閉世界工廠,不唯自貽伊戚,也將台灣苟且偷生之路一併斷絕。其後臺灣即如盲人騎瞎馬,走一步算一步,前途一片茫然。

既已走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不知何趨何從,就必須窮洪荒之力,找出可以展翅高飛的新方向。尋索之道,一是回頭翻查史實,發掘久已有之但被今人遺忘的先天稟賦的優勢。一是橫向觀察,與我們處境相仿、條件近似的鄰近國家,如何成功運用此類優勢而大放異彩的範例。

綜此二者,最佳範例應是挾一天然良港雄踞馬六甲海峽的島國新加坡。緯度相同的台灣,地處巴士海峽與臺灣海峽之交,也擁有亞熱帶天然不凍港。充分發揮此先天稟賦的方向,就是認真學習自由開放力圖上進的新加坡,以高雄港為核心,建立上百平方公里的自由貿易特區,以開放自由、輕徭薄賦、超高行政效能,帶領臺灣再創一個輝煌的未來。

第二個大病,就是教育失敗、人才斷層,而且欠缺國際競爭能力。教改以來,大學激增,導致大量不適才、不夠格的倖進者濫竽充數;同時畸形的校園民主化嚴重打擊師道尊嚴及教學熱情,學風日下。而嚴重過剩的大學浮濫招生,又徹底摧毀像被視為次級品的技職教育,令其全面破產。不數年後,台灣即無人才可用。這是國家最大的危機。

數十年來日趨僵化的教育管理體制,使此一難題日益惡化,完全無望脫困。建立特區的一大優勢,就是可在一封閉區域內跳出窠臼,依特別條例逃出教育部魔掌,引進全球頂尖大學及技職學校在區內設立原汁原味的分校。前者不僅可為臺灣留住每年大量流失的高材生,還會成為學子爭相搶進的標的,而帶動國內大學競相效法,令學風大振。至於技職分校一旦成真,過去鄙夷技職教育的學生與家長將立時趨之若鶩。這會為全台技職教育注入一帖興奮劑,必有更多技職學校亟思跟進,風氣亦將為之丕變。

第三個大病,是全臺灣無比醜陋、老舊而且破敗的市容;尤其與鄰近的新加坡、香港、大陸沿海城方,乃至東南亞若干落後國家相比,早已瞠乎其後、相形見絀,完全無法與台灣實際的地位相稱。但國內法規嚴苛,管制重重,私利相互糾纏而政府又能力不足、故步自封,多年來難有寸進,反而隨著歲月更趨下流。

一旦一個全新的特區拔地而起,可以爭取到跨國企業、國際機構、科技產業競相進駐,個個爭奇鬥艶是以與其他國際都市一較長短為職志。這個新都會,從規畫、都市計畫、建築設計、景觀市容,一切皆可向上看齊,極盡美化、現代化之能事。此特區定將出類拔萃,勇冠群倫,成為其他城市的典範,令所有的人耳目一新。

若此三大病一舉根除,對臺灣而言,已是了不起的壯舉,必能讓台灣改頭換面,大展新機。但除此之外,尚有許多長年痼疾,也唯待特區的妙手回春,且容後再詳述。

熱門點閱》

►自貿特區的靈魂是「規模」

►看更多【馬凱】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