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委員王幼鈴、陳小紅、江綺雯、林雅鋒。(圖/記者林銘翰攝)
記者林銘翰/台北報導
針對「托育準公共化」實施以來亂象百出,監察委員江綺雯、林雅鋒、陳小紅、王幼玲12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政策倉促上路未採取因地制宜措施、亦未解決托育量不足及資源分配不均,並有排擠地方政府其他社會福利支出等節,促請行政院督飭相關部會檢討改進。
江綺雯指出,為解決少子女化問題,行政院於去年5月16日召開記者會宣布「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107年-111年)」,並於7月25日正式核定,7月31日訂頒「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零至未滿二歲兒童托育準公共化服務與費用申報及支付作業要點」,次日8月1日實施「托育準公共化機制、擴大育兒津貼」政策。
江綺雯表示,該政策立意固然良善,惟規劃期程過於倉促、欠缺與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足夠之溝通,且事前未落實資源盤點、地方政府執行人力等相關配套資源均未能到位,貿然推動導致上路後亂象百出,民怨不斷。且政策執行後採滾動方式「邊實施邊修正」,地方政府不僅無所適從,還須面對來自民眾、保母及私立托嬰中心業者的抱怨,並出現保母及私立托嬰中心業者等對於托育公共化及準公共化措施之簽約條文有諸多未明確之條款暨對滾動式檢討方式多有微詞,凸顯行政院托育政策之規劃明顯未盡周延。
江綺雯說,行政院2017年研擬育人政策,以「以2030年提高總生育率至1.4、總人口數2000萬人」為目標,於2017年7月修正提出「完善生養環境方案」,並於8月1日推動實施「托育準公共化機制、擴大育兒津貼」的政策,挹注425億元以上之資源,卻因未依各縣市情況,採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導致「中央、地方各做各的」未能同步。
江綺雯更指出,準公共化托育政策自去年8月1日起實施後,8月1日至12月底止所需之經費由中央政府全額補助,108年度則提高縣市自籌經費,勢必加重地方政府財政負擔,甚至排擠到其他社會福利服務支出,行政院應研擬規劃因應,以確保政策之永續。
調查報告還指出,教育部為擴大公共化教保服務量,透過前瞻基礎建設「校園社區化改造計畫」及以增設非營利幼兒園為主、公立幼兒園為輔的方式,逐年增加公共化教保服務供應量,並提出解決空餘空間難覓、法令限制困境之措施,預計自2017年至2020年共計增設1247班,然而民間團體代表仍提出有都會空間不足與非都會區空間空餘、資源未平均分配等諸多實施困境。
另外,政策對於欠缺資源的地方政府稍具彌平城鄉差異的助益,仍以全體幼童統一適用齊頭式的服務,未將城鄉差距納入考量,欠缺彈性,也未就特殊幼兒之照顧提出相對應之協助服務。
▲監察委員江綺雯。(圖/記者林銘翰攝)
王幼玲表示,托育準公共化的問題是「急如星火、迫在眉睫」,監察院沒有糾正,僅是希望行政院針對此政策檢討改進,以及如何權衡準公共化政策及自由市場運作的原則,呼籲政院多聽聽家長的意見。
陳小紅則說,此政策是在前行政院長賴清德任內推出,現在賴清德卸任後,後續行政首長是否有決心繼續推動仍有變數,且台灣年年有選舉,讓此原本應該是全民關心的議題,同時也是存在高度政治決心的問題,能否持久推動下去有仍存有變數空間。陳小紅強調「理論是一回事,實務又是另一回事」,她樂見有這樣的政策上路,只是政策的永續性要很多條件,最重要的是政治決心,若能不區分黨派來做或許若干年後能有所成績。
林雅鋒也回應說,此次報告的中心點還是認為政策的立意良善,只是癥結點在於「是否真正解決了問題」?她強調魔鬼藏在細節裡,政府為了解決少子化應該要更努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