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慈濟基金會提供 文/林佳予
他,出身清寒,卻投身公益;他,只讀過3年小學,卻栽培出兩位碩士女兒;他,在家都是女兒下廚,在外卻是推動素食的大廚;他,脾氣不好,卻在勸人行善時很有耐心;他,出生於馬來西亞,卻愛上台灣;他,6月在台灣花蓮走完人生終點,而他遺留人間的大愛,因為器捐,讓超過上百人重獲健康起點。
馬來西亞華人梁詔淐6月初安詳往生,女兒謹遵其生前遺願器官捐贈,74歲的梁詔淐共捐出一雙眼角膜、骨骼、韌帶,預計嘉惠超過1百人,6月12日在花蓮慈濟醫院舉辦追思會後,下午植葬,長眠於他最愛的花蓮。
出生馬來西亞清寒農家的梁詔淐,5歲就需要清晨2點起床跟著父親割橡膠,傍晚回到家繼續做家事,吃白飯配醬油,13歲才上小學,讀了3年,為協助家中經濟中斷求學。直到20歲到城市學裁縫,27歲結婚、生子後,為了養家,梁詔淐與同為裁縫師的太太開始白天在裁縫店打工、晚上接案做衣服的生活,常工作到隔天2、3點,胼手胝足,終於在36歲那年開了一家裁縫店。
只是,2001年梁太太因罹癌往生,梁詔淐開始父兼母職的工作,2005年一手打拼的裁縫店因火災付之一炬,更糟的是保險員未幫店面續保,讓梁詔淐覺得畢生心血全無、心情低落。
▼梁詔淐(中)經常與兩位女兒梁嫣娥(右)、梁嫣親(左)參加慈濟慈善活動。
當時已參加慈濟、在校參加慈青社活動的兩位女兒,為了幫助梁詔淐走出來,邀約他參加一場村落的火災發放。梁詔淐看到災民的房子、車子,甚至親人都失去了,才知道這些災民才是一無所有,想到自己與女兒都平安、還有房子住,再看到慈濟志工助人的大愛,梁詔淐開始釋懷。
2006年,梁詔淐參加兩位女兒的研究所與大學的畢業典禮,女兒跪地奉茶給他、感恩養育之恩,被女兒擁抱的梁詔淐熱淚盈眶,深深覺得:「因為慈濟,女兒變得更孝順。」從此加入慈濟志工培訓行列,在2011年受證為慈濟志工。
梁詔淐因歌聲好、會吹口琴、笛子,經常在敬老院關懷逗老人家歡喜。退休後不僅認真投入志工服務,用心投入訪視、發放、助念等慈善工作,還承擔環保站站長,更燒得一手好菜、用心推動素食。
梁詔淐為了完成證嚴法師「凝聚更多善的力量」期許,用心邀人參加慈濟,女兒梁嫣娥、梁嫣親回想父親生前每天投竹筒、用心邀約了325位會員,除了讚嘆,也覺得父親平時容易動怒,但在勸人參加慈濟時,卻很有耐心,儘管看到不好的臉色也能忍住脾氣。女兒表示連父親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梁詔淐進入慈濟後,也在台灣認識了一些朋友,約兩年就會來台遊玩、健檢。有鑑於太太生前未交代過後事,梁詔淐經常跟女兒、親友表示:如果他生病,一定要回到花蓮,並且捐贈大體或器官,當時女兒心想:馬來西亞離台灣這麼遠,應該不可能實現。
2019年5月底梁詔淐與兩位女兒例常來台找朋友遊玩、健檢、當志工,6月7日突然覺得呼吸不順、送醫後在隔天凌晨安詳往生。女兒謹遵遺願安排器官捐贈,梁詔淐捐出的眼角膜將助人重見光明,骨骼可幫助超過80名病患,韌帶可讓20位以上病患恢復行動力,預計超過1百人受益。
慈濟基金會表示,遺體捐贈是發揮生命最後的使用權,讓死後身軀化無用為大用,捐贈者都是生命的勇者、捨身的菩薩。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