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你想要什麼樣的老後生活?

2019年06月19日 18:23

▲筆者表示看到老人保護通報數字逐年增加,無論與老人自我保護意識提升,或老年人口增加有關,才發現社會上部分長輩其實不健康、不自主也不幸福。(圖/翻攝自pixabay)

●劉欣靜/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權益倡導組副主任。

你想要什麼樣的老後生活?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老人?

這個問題,因臺灣邁入高齡社會,108年4月份65歲以上長輩達到349萬人,佔臺灣總人口14.8%,民眾不斷地被媒體提醒,政府亦積極地與民間團體合作設置長期照顧各項服務、推展延緩失能照護服務資源、失智症資源等。我們開始描繪我們的銀髮世界,希望能健康、自主、幸福地老化。

然而,我們在衛生福利部的數字中,看到老人保護通報數字逐年增加,無論與老人自我保護意識提升,或老年人口增加有關,才發現社會上部分長輩其實不健康、不自主也不幸福。老人保護樣態包括了身體虐待、心理虐待、疏忽、遺棄、失依陷困及財產保護,政府透過法令,包括「老人福利法」、「家庭暴力防治法」去規定老人保護體系之建立、通報責任、緊急安置等權責。

我們有113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的保護專線,當長輩遭受家庭暴力、性侵害、性騷擾或是受到身心虐待、疏忽或其他嚴重傷害其身心發展的行為,都可以主動撥113專線尋求協助。透過長照資源的佈建,希望讓照顧者獲得喘息,降低照顧離職的比例,也讓失能的失依長輩,透過長照資源介入能夠在熟悉的環境中生活。

透過縣市政府的鼓勵及金融機關的積極宣導,用「信託」的制度,保障長輩的財務不受侵害。透過「監護及輔助宣告」制度的建立,監護人或輔助人必須以受監護或輔助之人的最高利益為原則協助長輩處理法律事務,保護他們不會因為欠缺判斷能力而做出不理性的法律行為或是被詐欺受害。我們用法令、福利服務、金融制度等,透過不同專業的協作,建構老人保護的網絡。但這張網絡,需要一個重要的角色的願意,保護的功能才真正能發揮。

長輩自我意識隨著時代演進逐漸提高,但仍不時聽到,長輩即使受暴,因擔心政府介入會傷害到子女,或是子女因酒藥癮或精神疾病等因素的施暴,長輩生理痛但心理萬分不捨,所以不願意求援或讓資源介入協助。在暴力因素未獲得處理下,許多憾事仍在許多角落發生。「愛之適足以害之」,相信每位父母希望即使哪天不在孩子身邊,孩子仍能帶著他們的愛,勇敢地在人生路上前進。所以,面對因酒藥癮或是精神疾病造成的暴力事件,讓相關矯治的資源介入,後續在輔以心理或就業輔導資源,協助其走出生命中的困境,症狀獲得控制,此時,才能改變造成暴力的因子,讓孩子看到生命中的希望。

老人保護,糾葛著親情、家庭動力,加上長輩為成年人,有自主權利,所以政府在發動老人保護的行動時,必須尊重長輩的意志,所以長輩的意願,也是讓保護網絡能發揮其功能的重要關鍵。所以,老盟除會持續監督讓法令更為周全,督促長照資源廣為佈建,希望透過社會觀念的改變,每個人都能看到其生命的價值與意義,被尊重且值得被妥善照顧。

►台灣稅罰過重,賀一航也是犧牲者!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為讀者投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