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點子實驗場《台灣製造》,透過身體和舞蹈帶觀眾探索「台灣人到底是什麼?」(圖/兩廳院提供)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一次出走海外的經歷,面對外國人說出:「我來自台灣。」讓林祐如開始思考這蘊含又意味著些什麼?進而發現自己不認識土地、周圍的人,更不認識自己。她邀請了5位風格迥異但同樣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包括:黃懷德、蘇品文、蕭東意、李律、王筑樺共同發想與創作《台灣製造》,標榜這絕對是「看得懂的現代舞」,融合彼此的生活記憶與成長背景,帶領觀眾去探問「台灣的身體樣貌是什麼?」6月21日至6月23日在兩廳院「2019新點子實驗場」登場。
▲藝術家林祐如在旅行時面對外國人說出「我來自台灣」,開始了思考與創作。(圖/兩廳院提供)
林祐如在旅外時對外國人說出「我來自台灣。」感覺亞州人的身體狀態、家人的相處關係及教育方式,才發現自己不認識土地、不認識周圍的人,更不認識自己,這是創作的開始。沈澱數年的疑問,在兩廳院駐館計畫的契機下,打破過去的創作方式,邀請5位未曾合作,成長背景與表演風格各異的表演藝術工作者:黃懷德、蘇品文、蕭東意、李律、王筑樺等,重返生長於1980前後的所見所感,以「身體」作為承載所有記憶的容器與發聲的媒介,重新觀察台灣人的身體姿態及背後緣由、動機,共同嘗試在多元混雜的生活與文化軌跡裡,尋找線索,描繪一部分屬於台灣的樣貌。
▲5位風格迥異的舞者共同創作《台灣製造》,標榜這絕對是「看得懂的現代舞」,融合彼此的生活記憶與成長背景,帶領觀眾去探「台灣的身體樣貌是什麼?」(圖/兩廳院提供)
「台灣,刻畫了什麼在台灣人的骨子裡?我想讓大家感受到台灣已扎根存在的民間力量,希望打開自己,回歸身體自由,期待這是一個大家都看得懂的現代舞。」此次林祐如跟以往創作最大的不同,過去大部分時間都在編創動作,這次希望給表演者說話的空間,也給自己更多的空間。排練時花了許多時間在互相對話,不討論舞蹈,而是討論「自己」、分享彼此的童年,一些悲傷的往事在經歷時間累積後,都能夠快樂地講,不用為了什麼去特意包裝,只是很誠實地介紹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共同分享「來自台灣」是什麼樣子。
年少時「混過」的黃懷德,最早身體節奏與碎拍是來自少年時期的出陣、科班背景的王筑樺,從小「舞蹈班吃到飽」的學舞記憶、高材生佛朗明哥表演者李律,赴歐洲習舞在海關被刁難質疑等。他們想透過《台灣製造》帶領觀眾看到表演者最真實的樣子,也看見他們對生活與土地的集體記憶。
▲《台灣製造》演出與編創大合照,前排左至右:王筑樺、李律、林祐如、蘇品文;後排左至右:蕭東意、黃懷德。(圖/兩廳院提供)
此次節目採開放式舞台,建議輕裝欣賞,他們也邀請觀眾於演出中自由走動或是走近觀察,體驗從四面八方觀看角度,也改變看世界的角度。《台灣製造》將於6月21日至6月23日在兩廳院「2019新點子實驗場」登場。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