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大富/中職三十年,台灣棒球文化改變了嗎?

2019年06月20日 13:15

 ▲近期台北市華山藝文特區「中職三十年特展」。(圖/閻大富提供)

●閻大富/文字工作者,政戰學校新聞系畢,曾任職國防部軍事新聞通訊社、漢聲電台,6年中華職棒轉播經驗,退役後任中廣記者。

今年3月23日,當主審喊出「PLAY BALL!」的那一刻起,中華職棒正式走入第三十個年頭!

三十年夠長,可以讓球員畢生青春血汗都灑在球場,不斷蛻變出一個個明星,也有許多一生奉獻棒球、叱吒球場的教頭,編織成一篇篇動人故事,交替幾個世代仍會流傳。卻也發生稱霸三年的球隊突然消失,多支球隊解散,還有五次的不光采事件的黑暗過程。

但三十年也太短,許多制度至今還不完備,許多缺失仍有待改進。許多路走得很崎嶇。

如果你是棒球迷,而且是資歷夠老的棒球迷,當你今年走進位在台北市華山藝文特區「中職三十年特展」的長廊裏,那些吶喊、激動、淚水、歡笑,那些無數陪伴學子、上班族和勞工,屬於庶民的記憶,全都會一股腦湧現,久久不會散去。只要是棒球迷一定會懂!

▲近期台北市華山藝文特區「中職三十年特展」。(圖/閻大富提供)

1989年10月23日,「中華職業棒球聯盟」正式成立,味全龍、統一獅、三商虎、兄弟象為創始球隊。1990年3月17日台灣棒球史上首季職棒聯賽開打,由棒球名將王貞治主持開球儀式,「職棒元年」就此揭開序幕,當年在台北市立棒球場觀眾人數超過一萬五千人。創始四隊的王牌投手龍隊黃平洋、象隊陳義信、虎隊涂鴻欽及獅隊謝長亨號稱「四大天王」,每回對戰總是一票難求,更是體育版頭條。

一直到職棒八年(1997)時報鷹隊爆發史上第一次假球事件前,進場球迷人數已破千萬人次,不僅球員待遇、社會地位提高,已經是「國球」棒球運動熱潮更加蓬勃,每場比賽幾乎是萬人空巷,人手一個便當、啃著炸雞和比薩看球幾乎成為看台上的固定景象。

但自此之後直到三十年的今天,走得起伏已不足形容中華職棒歷史,跌跌撞撞甚至有些令人心痛才是真實面貌。其中,如果不包括易主消失的俊國熊、興農牛、義大犀牛和誠泰COBRAS等隊外,正式解散的就有創史球隊三商虎,經歷假球事件的時報鷹、中信鯨和米迪亞暴龍。如此短時間高比例的球隊更迭,加上五次假球放水事件重創,別說職棒,在全球的業餘棒球界恐怕都屬罕見。台灣從少棒到職業棒球,體質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筆者淺見根本問題在「棒球文化」。從觀念態度、訓練比賽,到個人的生理心理,整個「棒球文化」都得了慢性病,且近日觀察,這個痼疾離痊癒似乎還有段時日,從基層到職棒有兩個例子可略見端倪。

▲近期台北市華山藝文特區「中職三十年特展」。(圖/閻大富提供)

其一,是大聯盟明尼蘇達雙城隊的一代名捕喬、莫爾(Joe Mauer)的背號退休儀式,以及日籍傳奇球星鈴木一朗的引退賽。

莫爾2018年宣布退休,結束十五年大聯盟生涯。總共拿過三屆打擊王和金手套獎,2009年拿下美聯MVP,六度入選明星賽的莫爾,單季三成六五的打擊率是大聯盟史上捕手第一,也是美聯史上首位拿下打擊王的捕手。

雙城隊在今年6月16為莫爾舉辦球衣背號7號的退休儀式,職棒生涯都待在雙城的莫爾帶著家人見證這歷史一刻,接著一席語帶哽咽的感性談話讓全場為之動容。儀式中只有擁抱、拍肩對話和合照,沒有過多花俏的活動。

而當代傳奇鈴木一朗3月21日的引退賽更是事出突然,因為賽前才獲知這是生涯最後一場比賽。但當背號51號的鈴木一朗(Ichiro Suzuki)八局下從東京巨蛋右外野跑向休息區和隊友擁抱那一刻,滿場球迷泛著淚光起立高喊「ありがとう Ichiro!」(謝謝你一朗)那一刻,所有球迷都紅了眼眶,內心激動不已。一朗也脫帽繞場感謝球迷二十八年的支持,單純又感人的互動,誰說那不會讓你回憶一輩子!

反觀台灣巨砲陳金鋒的引退賽,細節不再贅述。辦得很熱鬧,也找了很多贊助商,但似乎模糊了引退的主角。陳金鋒在黑漆一片的球場中,像個馬戲團中的表演者,結束後不知陳金鋒是否帶著感恩與感動的情緒走出球場,但對待棒球名將離開球場那一刻,台灣職棒球團要學習的還很多。

棒球對球員而言,是一生的興趣和志向也是職業,對球迷應該是家庭、朋友間的共同美好活動和記憶。球員努力讓比賽精彩,球迷投射情感於球賽,雙方都融入其中,商業利益自然會隨之產生。經營球隊賣的是「感覺」,如果只思考如何賺錢,恐怕註定要失敗。

第二個例子是日前的華南金控盃全國青少棒賽冠軍戰,台東縣對上桃園市。台東縣先發投手連續兩天出賽,只投一又三分之二局失兩分就被換下場,之後淚灑休息區,搞不懂為何要讓年輕手臂連續出賽?。而打擊時頻頻看到小選手使用「虛觸實打」的擊球方式。十五歲的青少年連打擊姿勢都還不穩定,為何要使用這種打擊方式?理由莫非是為了贏球!

陳金鋒曾在書中說過,「只打棒球,不讀書的賭注很大,大到只能贏不能輸的地步。因為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失敗了,你連字都不會寫,你還能幹嘛?」

陳金鋒退休後走過不少基層學校與球員對話,也灌輸「除了打球,課業也要兼顧」的觀念,但從三級棒球比賽過程可以發現,成效應該不大。

如果台灣現在基層的棒球,在家長、學校和教練的心中,仍只存在為了贏球拼命苦練,不重視人格觀念養成、正確訓練和知識培養,甚至可以不需要讀書上課的錯誤想法。有朝一日成為職業球員時,又怎能期待他面對不同環境和考驗時,能有什麼過人的思考判斷和堅毅的適應能力。

這是台灣整個「棒球文化」的縮影,也是問題的根源。棒球人和喜愛這項運動的球迷,如果想要職棒比賽延續進步,讓這項國人最愛的運動走得長久,必須有些空前的改變(不論觀念或做法),而且從少棒就要開始,起碼從「要打球也得唸書」,還有「過程比輸贏重要」這兩個想法先開始吧!

中華民國「學生棒球運動聯盟」的成立宗旨有段話說的好,「國小玩棒球,國中學棒球,高中練棒球,大專愛棒球」,目標早已明確,就看怎麼去做了!

熱門點閱》

►等了百年的復仇!道奇尬上紅襪,一場「世紀豪門對決」

►棒球比賽的巨變 數據應用!

►看更多【閻大富】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