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提出「廢核、再生」公投,要在9月底前募集30萬成案門檻。(圖/記者季相儒攝)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環保團體今(26日)舉行記者會批日前一份能源政策民調,支持核電過半,但對政府2025能源轉型(非核家園)支持度也過半。認為此種矛盾,讓能源轉型政策民意溝通出現嚴重落差,更顯示去年底公投第16案「以核養綠」,並不能代表真正的民意,因此將提出「廢核、再生」公投,要在9月底前募集30萬成案門檻。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說明,這份能源政策民調中,雖然支持者過半,但對非核家園的支持也過半,而有4成民誤以為「目前核電是主要發電來源」,但實際上是「燃煤」。這樣的矛盾結果顯示,去年以核養綠公投,不能代表真正民意。環團也批,以核養綠口號喊得很響亮、厲害,但根本是偽裝反核,只是希望核能再繼續一段時間。
▲莊秉潔(右)認為,核災風險及核廢料10萬年最終處置費用無解。(圖/記者許展溢攝)
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莊秉潔指出,空汙和天然氣能源安全問題有解,但核災風險及核廢料10萬年最終處置費用無解,如核電僅考慮到核廢料最終處置未來10萬年的回饋金,每度電成本就高達18至28元,比天然氣發電成本貴10倍,且還不包發生核災的成本。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會長劉志堅強調,「反核」運動及公投的真義,包含反核電、反核武、也反極權、反不當開發和反對氣候變遷的未來,能源轉型同時促進民主轉型,公民投票在落實「能源政策由全民決策、全民參與」,也是理性的及全民負責的民主精神。
▲環團強調,要讓社會好好討論清楚,透過投票決定能源公共政策。(圖/記者許展溢攝)
環團表示,將結合近百個公民團體共同推動「廢核.再生」公投,並要在9月底前募集到30萬成案門檻,取得公投的入場券門票,讓社會好好討論清楚,並透過投票決定能源公共政策。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