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團隊走訪鄉村古老建築。(圖/見學館提供,下同。)
記者蔡紹堅/福州報導
大陸「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近2年,在各省都掀起浪潮,不過也出現「千村一面」的問題,許多鄉村在硬體上雖然升級了,但卻缺乏特色,沒有注入新的活力,也未能解決青年人口流失的問題。福建近年也積極投入鄉村振興,並與在「社區營造」上有豐富經驗的台灣團隊合作,福建的設計師認為,台灣的社區營造已有20多年歷史,設計師們在挖掘鄉村文化、內涵上有獨到之處,而這正是避免「千村一面」情況的關鍵。
鄉村振興戰略本是為了解決城鄉差距、貧富不均、以及農村人口流失等問題而產生的,不過,某些地方在建設的過程中,並沒有足夠的規劃,因此出現硬體方面相當完備,有了漂亮的房子、雄偉的牌坊、美麗的公園,但村民的經濟發展需求、青年人口回流的問題沒有獲得解決,演變出缺乏特色的「千村一面」情況。
福建南方建築設計公司總經理薛書琛參與福建多個鄉村振興的計畫,他表示,鄉村建設的硬體方面其實不難,只要是有經驗的建築設計團隊,一年內就可以完成,真正難解決的是「空心村」,人口外流、經濟發展的問題,「即使是一些得獎的鄉村,美麗的鄉村,同樣沒有人,只有軀體,沒有靈魂,村民的經濟需求、生存需求仍然存在。」
而解決「千村一面」的關鍵,就是在為農村找到靈魂,薛書琛指出,福建的很多個計畫都有與台灣團隊合作,台灣有20、30年的「社區營造」經驗,現在也在發展「地方創生」,設計師們對鄉村內涵、文化的發掘有獨到之處,在避免「千村一面」的情況上有很大的幫助,「與大陸的設計師相比,台灣的設計師會在村子的歷史,村民的想法上會下很多功夫,特別是產業提升這一塊,他們會與當地的農戶溝通,考慮到下一代從業的銜接,一些青年看到方案後,就會願意回來傳承,留下來發展。」
台灣「見學館」創辦人許俊雄近年在福建參與多個鄉村振興建設項目,他表示,台灣的設計團隊來到大陸參與鄉建,大多是與當地團隊合作,且更多是專注在「軟體」方面,「硬體方面大陸團隊就做得很好了,且他們對當地的建築方式、法規、材料上較為了解,台灣團隊則是運用文創經驗,挖掘當地文化,規劃產業升級的方向。」
許俊雄指出,台灣過去也走過許多彎路,像是先把硬體都弄好,蓋了很多厲害的建築物,但是沒有考量到「人」的問題,變成為蓋而蓋,無人使用的「蚊子館」,「鄉村振興、鄉村建設除了硬體外,最重要的就是『人』的部分,只要村民、農民們對於村子的內在價值有認知,把產業提升、永續的理念建立起來了,就算我們離開後,村子也能夠自我成長,發展出自己的特色。」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