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出櫃遭「同儕保持距離+父母不諒解」 用100顆安眠藥翻轉心境:沒死就好好活

圖文/鏡週刊

小時候,在媒體上看見男同志等於愛滋病、會早死的謠言,我始終有陰影,怕自己活不過30歲。加上「男同志箱屍命案」和「農安街雜交趴」等負面新聞,爸媽看了大罵傷風敗俗,我心裡難過想著:「你們都不知道自己的兒子也是同志。」

國中我就知道自己喜歡男生,高中在學校出櫃,幸好成績名列前茅,老師非常關照,同學也不敢霸凌。當時李安的《斷背山》還沒轟動全球,我們的情感教育全來自偶像劇,問題是,裡面不曾提過男生跟男生要如何談戀愛。

讀博士班第1年,我偷偷愛上實驗室的一個學長。原本每天稱兄道弟,嬉鬧時勾肩搭背,一起吃午餐、打籃球,還會特地買飲料給他。有一天,我忍不住跟他告白,學長訝異地說他不是同志,我難過回說沒關係,至少可以當朋友吧,卻沒想到把自己推入火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志在理工科很隱形,大家對同志的想像非常貶抑。有一種說法叫「從眾效應」,告白失敗後,雖然沒人攻擊我,表面看似正常,但分組活動我總是找不到伴,也沒人主動找我聊天。學長漸漸保持距離,不再有肢體接觸,也不敢喝我買的飲料。中午同儕揪團吃飯,只要我去他就不去,慢慢地大家就不再約我了。

實驗室無處容身,家人又恐同,我還有什麼未來?我買了1瓶伏特加,吞掉一百多顆安眠藥,意識模糊走向淡水河,趁著漲潮往下跳。沒想到被海巡隊救起,送急診洗胃。清醒後,我豁出去跟爸媽出櫃。既然沒死成,就好好活著,我開始去「同志諮詢熱線」當義工,又加入「性平教育大平台」推廣性別平權,不希望再有下一個犧牲者。

爸媽不諒解我是同志,更不諒解我一路讀到名校博士班,卻整天搞一堆沒前途的事?媽媽老逼問我是否真的不跟女人結婚?她哭泣自責是不是她的錯,才把我生成這樣?就這樣拔河了許多年,爸媽漸漸從不情願、不理解,變得主動接觸性別資訊,也找其他同志父母互動分享。

去年底選舉,爸媽原本不想出門投票,但為了力挺婚姻平權公投,特地去排了1小時隊;在電視上看見婚姻平權民調,也會馬上打電話支持。今年5月,同婚法案通過,他們說,希望未來我能找一個相互扶持的伴侶。

有一天下午,爸爸語重心長跑來跟我道歉。他說自己對同志族群應該培養更多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他感慨自己為何到了退休才真正花時間理解我。那一刻,父親重新認識了我,我也重新認識了父親。

幸好當初我沒有就那樣死掉。

張明旭,34歲,台北市,性平教育大平台專案經理

  • 鏡週刊關心您,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 自殺諮詢專線:0800-788995(24小時)
  • 生命線:1995
  • 張老師專線:1980
  • 鏡週刊關心您:未滿18歲禁止飲酒,飲酒過量害人害己,酒後不開車,安全有保障。


更多鏡週刊報導
【心內話】截掉雙腳換自由
【心內話】沒人活該被侵害
【心內話】我的胃像黑洞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