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三峽大壩「變形位移」 陸媒:處於「彈性」狀態一切正常

▲▼有網友將三峽大壩的照片做前後比較。(左圖/翻攝自Google Map/右圖,翻攝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微博)

▲有網友將三峽大壩的照片做前後比較。(左圖/翻攝自Google Map/右圖,翻攝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微博)

記者朱世凱/綜合報導

大陸微博網友近日瘋傳三峽大壩「變形位移」的消息,不少人利用Google地圖搜尋發現,衛星影像中的壩體竟然出現扭曲情況,更有人將兩張前後對比圖拼在一塊做比較。大陸官媒引述專家說法,承認三峽壩體確實出現變形,但那是處於「彈性狀態」,功能一切都正常。

據《新京報》報導,專家透露,三峽大壩2006年全線擋水、2010年至2018年連續9年蓄水至175m水位運行,運行以來的監測資料表明,「各建築物工作性態正常,工程運行安全可靠」;大壩變形方面,截至2019年4月,壩基累計垂直位移在1.45mm至26.69mm之間,壩體沉降趨於穩定,蓄水前後沒有明顯增加。

他也稱,壩體主要受水位和溫度影響呈週期性變化,一般每年冬季向下游位移,夏季向上游位移;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分佈與壩高相關,表現為河床中間大,兩岸逐漸減小,符合重力壩變形規律,「壩體變形處於彈性狀態,各項指標均在設計允許範圍內。」

▼三峽大壩。(圖/CFP)

▲▼三峽大壩。(圖/CFP)

三峽集團流域樞紐管理局樞紐運行部主任專業師曹毅則表示,網友看到的三峽大壩Google衛星圖並非衛星直接拍攝,而是經過一系列算法處理形成,由於Google地圖和中國地圖的某些算法不同,因此顯示時才會出現某些偏差。

航天遙測專家也支持這樣的說法,認為Google地圖所使用的美國航天技術公司Maxar Technologies遙感衛星影像本身出現「技術問題」,一般來說,遙感衛星在成像的時候,有時會因為航天器的姿態、速度、地球曲率、地球自轉、地形起伏以及地表人工建築產生的「巨大高差」等因素影響,造成圖像發生一些變化,因此傳言並非是真的。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