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於哥倫比亞大學發表演說。(圖/蔡英文臉書)
記者陶本和/特稿
總統蔡英文在2020年總統選舉前,最後一次出訪,去程過境美國紐約,藉外交出口之名,轉擴大內銷也是必然。「準訪美」的行程,可說是下足了猛藥,以創歷任紀錄揭幕,期間也安排「每日一堵麥」,讓總統暢談國內時事,敲鑼打鼓過境,堪稱她任內最高調的一次。
依過去台美默契的慣例,元首過境美國,必須遵守諸多原則,包括總統府與外交部都不會公布總統的行程,都是等到訪團離境,才會統一向媒體轉述;因此,對隨行記者而言,最刺激的競爭,就在於大家得各憑本事,透過各種管道,包括當地僑胞,想辦法問到「總統在哪裡?」
有時候隨行記者們也會合作,一起跳上計程車,追著總統在美國的行程跑;不過,同時隨行記者也被要求,即便辦理的是I簽(工作簽證),也不得在美國境內做新聞處理,得等到離境才得發稿;甚至記者所下榻的飯店,必須距離總統的飯店20至30分鐘車程。
回顧蔡英文2016年上任第一次出訪「英翔專案」,過境美國邁阿密、洛杉磯,她謹守台美的默契,幾乎在下榻飯店足不出戶;畢竟剛上任,得讓美方知道她是可信任的夥伴,就當個「乖乖牌」,只在飯店與政要通電話、會見客人與朋友。
在蔡英文第二次出訪「英捷專案」時,雖然新聞採訪的限制沒有解禁,但美方開始同意她到處趴趴走,在過境休士頓期間,就有幾個在飯店之外的行程;後來出訪南太平洋友邦,在過境關島、夏威夷時採訪解禁,可以帶著隨行記者一起跑行程,就已經可以看出在台美關係有逐步進展。在第六次出訪過境夏威夷時,她參訪半個軍事單位國民兵群,在隨行記者面前,讓一位美軍少將軍官站在身旁,更是成為歷次出訪的大突破。
接著,蔡英文這次出訪,面臨2020總統大選,過境美國的規格、禮遇、台美關係的成績,都勢必要展現出來,透過外交出口轉為選戰內銷,來讓國人看見實質且具體的外交成果。因此,本次過境等同是向國人「交成績單」。
那麼成績如何?首先,蔡英文將在美國待4個晚上,這與她任內過境美國,都必須在24小時內離境的慣例,已是一大突破;另外,這也是她首次過境政治、經貿密集的美國東岸,也別具政治意涵。
▼蔡英文出席友邦駐聯合國常任代表的歡迎酒會。(圖/駐紐約經濟文化辦事處)
此外,蔡英文在紐約的第一個公開活動,更是下足猛藥,寫下兩個歷史紀錄。她是首位,出席友邦駐聯合國常任代表的歡迎酒會,該活動17位友邦常任代表全員出席;同時,也寫下首位總統,在我國駐紐約辦事處出席活動。
另外,對照蔡英文上一次出訪南太平洋友邦時,即便面臨前行政院長賴清德突襲登記初選,跟她競爭總統大位,她仍堅持「出訪只談外交」,隨行記者幾次嘗試追問國內選舉時事,都被她直接打槍。
即便蔡英文堅持只談外交,但是從結果來看,轉為內銷的效果實在有限,國人關注選舉還是遠勝過國際外交;因此,本次出訪,也正好遇到國民黨總統提名人出爐,幕僚團隊早已備戰,安排「每日一堵麥」,讓隨行記者問國內時事。
有趣的是,蔡英文在歷經黨內初選後,像是換了個人,面對記者自信的笑容浮現了,口才即便遠不如高雄市長韓國瑜那般天花亂墜;但相較於過去,她的口條確實順暢許多。
此外,幕僚一直以來都會提醒記者們「等等堵訪,只問三題」,但記者才不理會,當然是不斷追問,過去蔡英文掉頭就走,如今只要有記者提問,她反而會「主動」讓大家「問到飽」,一旁幕僚也不會多加干涉。
總體而言,蔡英文變了,從過去堅持政策、一板一眼的學者氣息,初選把她「選戰模式」給逼出來了;加上本趟過境美國,美方可說是開了大門,讓她敲鑼打鼓,這無非是她任內過境最高調的一次了。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