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紐、澳簽約替巴布亞紐幾內亞建發電廠。(圖/路透社)
記者張方瑀/編譯
14個坐落在南太平洋的島國,在大家的心目中應該是被棕欖樹環繞的海灘、熱情的居民,完全符合理想中渡假的樣子。不過這些總人口不到1000萬的小國,卻成為了新的外交戰場。這些國家在殖民政府離開後,紛紛開始實行自治,但經濟成長速度過慢,讓這裡成為全球最依賴援助的地區。過去幾十年來,澳洲一直是這地區最大的捐助國,直到中國開始在南海擴張勢力。
CNN整理指出,以斐濟、薩摩亞、萬那杜、巴布亞紐幾內亞為例,澳洲在2011年至2017年間,在這些國家投入超過3億美元(約台幣93億元)的援助,主要用在教育、醫療、政府管理與災後重建,光是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醫療援助,就支出超過2億美元(約台幣62億元)。但「你認為它需要的,並不是它想要的」,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約有20%的太平洋島國人口,連基本的生活需求都無法滿足,澳洲經濟學家休斯(Helen Hughes)更直言「澳洲在這地區的援助是失敗的」,因為這些援助項目無法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反倒影響了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
▲澳洲擬在巴紐建海軍基地,反制中國大陸太平洋影響力。(圖/翻攝自澳洲海軍官網)
反觀中國近幾年在該地區大量投資基礎建設,提供約3億5400萬美元(約台幣109億元)的資金,在這些國家興建政府大樓、港口、重建道路,例如2017年中國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完成了耗資8500萬美元的道路整建工程,讓交通往來更便利,也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給予的資金,並不像澳洲一樣屬於無償援助,而是以貸款方式提供,目前已有6個島國被國際貨幣組織(IMF)評為債務高風險國家。
從經濟角度來看,南太平洋島國擁有許多未開發的資源,包含漁獲、礦產、木材等,都是中國與澳洲積極和這些國家合作的原因。另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台灣」在南太平洋的影響力。目前台灣在太平洋地區有6個邦交國,除了會在國際會議上替台灣發聲外,台灣也對這幾個國家投入非常多的經濟援助。最現實的即是這14個島國的總人口或許才跟中國一個城市一樣多,但在聯合國的投票權卻跟中國一樣,這些國家面積雖小,但卻能成為強大的外交盟友。
▲總統蔡英文訪諾魯共和國。(圖/記者陶本和攝)
對中國來說,和耗資數十億美元的「一帶一路」計畫相比,在南太平洋的投資規模小很多,不過對於長期援助這些國家的澳洲來說,卻是非常嚴重的衝擊。澳洲曾在索羅門群島爆發種族衝突後,耗費近20億美元執行一項為期14年的計畫,來穩定該國的政治局面,時任澳洲司法部長基南(Michael Keenan)曾說,「澳洲在本質上是太平洋地區的超級大國,如何在這裡發揮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當問題回到是否擔心中國勢力的擴張時,澳洲外交貿易部(Department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發言人則表示,「太平洋地區有大量的投資需求,澳洲歡迎所有支持可持續發展的投資,希望這些投資能符合太平洋地區的利益,且是公開透明的,不會帶來沉重的債務負擔。」
太平洋島嶼私人組織董事會(Pacific Islands Private Sector Organization)主席里昂(Stephen Lyon)指出,總結來說,南太平洋諸島是自治的國家,擁有自己的外交政策,外國勢力若認為能像殖民時期一樣影響各國,那這種想法真的太天真了,「太平洋地區對所有的資金來源都是開放的,我們會選擇對自身有利的東西。」
讀者迴響